在我平生第一次的长篇大论思想工作之后员工们的表现渐渐有了点起色。我当然不指望谈一次话做一回思想工作就让他们有质的改变这只能是妄想。但之前的那种情况已经看不到了却是事实。希望他们这种转变能尽早自内心而不是表面。
解决了个这问题我又开始想着货源的事。目前来看付启明那边无疑是一条路。不管他那天是不是跟我随口应承试一试总是应该的。不过他那边的材料都是进口的薄板目前我公司里没有一个业务员手上有用这些规格的客户。要想跟他合作必须先解决公司经营面过窄的问题。
我本身就从入行开始就一直做中等厚度的轻钢结构用钢这一块客户的常用厚度在5到12毫米之间。李薇以及公司的新业务员目前也都常做这个范围内的材料。而付启明那里都是3毫米以下厚度的钢板除了我和李薇有时会稍做一些配料其他人根本就没有做过。
经营的规格以及品种的单一对于公司的展来说是不利的这样极有可能会失掉许多机会。但如果让那些刚成长起来的新手把精力放在这上面来恐怕会得不偿失。那么增加人手似乎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途径。
事实上公司现在还是比较缺少人手的。每个人都充当着多种角色分工也不是那么明确。比如说财务罗成他除了本职工作以外库存记账也要他来记录整理。如果是正规模式的话应该是由储运部门以库存材料为要素都进行记账财务只从资金角度去记录有出入时两边一对照就可以了。另外像外出打单联系运输等事情也不应该由销售员去做。但限于公司的规模没法搞那么多的配套部门去完成这些事情。
在经过一番考虑又和梁波那几个人请教之后我决定暂时还是维持现在的这么多人。公司现在才刚刚进入点轨道再招来新手有可能顾不过来而老油条我又不想要。我觉得在起步的阶段还是要尽量走得稳一些。
得出这个结论后我就把精力放在稳固现在客户上。这样材料需求就比较偏向于国内的钢厂我自然就想到了走梁波的这条路。
瞅了个工作时的空当我把自己的想法跟梁波在电话里说了说。这小子现在基本不做销售比我要空的多。
听了我的想法他说:“早点让你入伙你又不来。现在你要想进钢厂订货难度可太大了。今年看来应该是形式一片大好一堆人挤破了头想进都进不去啊。”
我说:“你又不是不知道我的情况那会哪有钱入伙。”心想要是那会有钱入了伙摊上孙文皓那家伙也是挺麻烦的。
梁波说:“其实我们能进去也是挺巧的刚好碰上那么一个机会而且那会也没现在这么多人往里挤。据说现在各大钢厂的订单早就排到了年底根本插不进去。我们现在订的货没有一回足的。能有百分之八十就算不错了。”
我叹了口气说:“听你这话我是没戏了。”
梁波说:“难除非能过大公司代订一点不过一样很麻烦利润也低了些还享受不到经销商的一些优惠。”
他这几句话差不多把我的希望给打没了。难道真的要我向进口材料上挤?挂了电话我抽了几根烟一直在琢磨这个问题。要不然先从他那少进一点培养一下大家卖薄板的感觉?想来想去觉得也算是一个方法大不了补贴一点甩在市场里也不至于烂在手上吧。
打定主意我便翻找存在手机里的付启明的电话。翻了两下手机响了打来电话的正是付启明。我心里一乐他这会找我肯定不会是去花天酒地去十有**是材料的事。
果不其然付启明跟我说最近他那边一直在搞美国薄板接手的公司都反应销售情况还不错问我要不要拿点。
我笑了笑说:“正想给付哥你打电话呢还真是巧了就要跟你说这个事。”
付启明一听就乐了说:“这就叫那个什么一点通哈哈。怎么样准备拿多少?”
我把自己的实际情况告诉了他一来资金不多二来不擅长做溥板所以想少拿一些。
付启明说:“没问题本来这批材料也不太多你先拿点去试试也好。老哥给你保证甩到市场上也赔不了本。你要实在卖不出去我帮你整盘脱手。”
我说:“那可太谢谢付哥啦。”心想我怎么也不至于卖不掉吧。
在电话里商议了一下最后我决定先拿3oo吨试卖一下。最近手头的资金不算很充裕还了临时借顾强的那部分钱后也就2oo多万的流动资金再留下些应急的这差不多是我能接受的最大限额。
付启明满口说没问题让我下周一跟他去订合同付钱。末了他还提醒我:“既然你不擅长做这种材料明天休息的时候不如先去看看货心里也好有个数。那些材料就放在七区码头也不算远。”他还告诉我可以让我在看库的时候记下库位号挑些看着顺眼的。
挂了付启明的电话我满心欢喜对于付启明肯这么热心也很意外。
今天刚好又是周末中午开会时我把将采购一些进口薄板的事情跟大伙说了说让他们在这周最后的半天时间里尽可能的做些准备以后有可能公司会经常有大量的进口薄板积累一些有这方面材料需求的客户还是很必要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