诳语之刀鬼符,第十一章 雁过鸣晨钟(二),千千小说网移动版
返回第十一章 雁过鸣晨钟(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老夏说完,又喝了一口酒。这一大段故事讲完,他已经连喝了好几杯酒,脸上已经有了醉意。

    众人听得入神,山中夜晚静寂,这么个大院子只有他们一拨客人,在这鬼怪故事的气氛中,许长辉、李天明等众人都觉得冷汗直冒,好在有酒壮胆。王群和景裕隆显然是听过很多次了,神色自如地吃菜喝酒。

    陶冉心中如明镜一般,他知道这秦屿山中果然有古怪。老夏口中的白毛怪,十有**是山魈一类的山鬼,属于魑魅一类。山中年深日久,木石野兽成精,或者秽气云雾凝聚,便能形成山魈。而这件事情发生在十年前,正合了上一次z市的阴阵将要发作之时,恐怕并非巧合。那和尚急着上山,也一定与山魈作怪有关。

    李光明问老夏:“老夏,后来那个和尚怎么样了?”

    老夏叹了口气:“唉,从那天以后的一个月里,我没出一次车,天天在家里等那个和尚,可是他再也没出现过。后来我还是不甘心,就把电驴子卖了,弄了个小饭馆,招待来往客人,这样不用东奔西走的,也是想等这和尚回来取钱。直到今天我的小饭馆都成了旅店了,他也没再来,唉,我现在连他名字也不知道。”

    江维问道:“韩家镇那里发生过什么怪事吗?为什么那个和尚一定要去韩家镇呢?”

    老夏道:“可说呢,我也奇怪呀。后来我等不到那个和尚,也琢磨这事情,可是韩家镇比我们这个镇子偏远的多,去的人更少,也没听说过他们的客人走夜路死掉的。我后来还跑到韩家镇去找过和尚。韩家镇人说,我们这里哪有和尚,要找和尚得去晨钟寺找,我又跑到晨钟寺去找,那里的和尚说最近没有挂单的和尚上门呀。结果找了一大圈,也没找到他。”

    陶冉听到“晨钟寺”这个名字,心里灵光一闪,想起列老头说得那句诗的后半句了“雁过鸣晨钟”。难道这个“晨钟”是指“晨钟寺”?他问老夏:“晨钟寺是什么庙?”

    老夏说:“那是个老庙了,就在韩家镇不远。”

    陶冉又问道:“这庙香火怎么样?”老夏答道:“咳,那么个深山里的小庙,有什么香火?也就是周围的村民偶尔去烧柱香。现在旅游搞起来了,经常有游客去玩,据说是个宋朝的庙,还算是有点历史。庙里原来一共两个和尚,前两年还跑了一个,剩下的一个本因老和尚今年恐怕有七十岁了,等这个老和尚不在了,恐怕这庙也就没人了。”陶冉点了点头,心想这边的事情办完后,恐怕自己要上“晨钟寺”走一趟了。

    许长辉问:“那白毛怪到底是什么东西?我一直在z市,怎么从来没听说过三明县这边还有这种怪物?”

    老夏道:“我后来把这事报告给了镇长,他通知了派出所,可是这种鬼怪的事情,警察怎么会管?派出所所长还把我叫去骂了一通,说我搞封建迷信。说来也怪,这种走夜路死人的事情就发生了那么几件。虽说咱们山里人都不敢走夜路了,可是后来外面陆陆续续来的探矿的、采矿的、旅游的人不少,他们有好多都是走夜路,可是再没发生过走夜路死人的事情了。再后来,我这个故事给镇里一个在外面上学的娃娃传出去了,让一个什么野人学会知道了,他们说白毛怪是野人,还特意上山找了半个多月,结果什么也没发现。”

    王群道:“可不是,那阵子我还接待过野人学会呢,帮着他们安排车辆、食宿呢,结果找了半天,野人毛都没发现一根,也就不了了之了。后来这事情也就没人再提了。”

    老夏叹了口气,委屈地说:“大家都把我当迷信典型,可是那天我实在是看到那些鬼东西了。你们看,这念珠就是那个和尚送我的。”说着挽起袖子,众人见他手腕上果真戴着一串念珠,念珠不知是什么木头做的,深红色甚是古旧。

    众人品味着这个故事,都觉奇异。却听老夏又说:“说起来还真是奇怪呢。”说到这里却没有下文了,王群问:“什么奇怪?”

    老夏道:“说出来,你们可不要说我有搞封建迷信。嗯,也就是几天前,我做梦居然梦到那个和尚了。”

    李光明饶有兴趣地问:“哦,他给你托梦了?有没有跟你说什么?说来听听。”

    老夏道:“他跟我说,那三千块钱送给我,不用我还了。不过,他让我帮他办件事,说他有个朋友要进山来找他,让我把那个故事讲给他的朋友听。我问他这个朋友叫什么名字?什么相貌?他却没回答,一阵风就把他吹走了。我一下子醒过来,心想这和尚只怕是死了,要不然怎么会给我托梦呢。可是我也不知道他的朋友长什么样子,所以我就要给每一拨住店的客人讲这个故事,说不定里面有他的朋友呢。你们是我做梦后来的第一拨客人,嘿嘿,所以我特意来给各位讲讲这个故事。”

    众人听得唏嘘不已,都说这和尚只怕有未了的心愿,所以十年后还能托梦。江维笑道:“老夏,你这故事讲给我们算是白讲了,那和尚的朋友只怕也是和尚,你看我们这些人吃肉喝酒,哪有半点和尚的样子?”

    众人听他说得有趣,都笑了起来。这一顿饭吃了两个多小时,江维还要继续工作,于是大家都散了,各回房间休息。

    陶冉不敢大意,虽然老夏说后来山魈没再出现,可是自己一路上都感觉到有东西在跟踪自己一行人,恐怕这里的山魈在十年前销声匿迹之后,现在又随着z市阴阵的重新启动而复活了。于是陶冉放出20只绢人,分别据守旅店的四周和楼顶,以做警戒。自己则盘膝打坐,运气练功。

    这一夜过得很平静,第二天众人早早醒来,陶冉跟市里的别墅通了电话,刘若菡告诉他一切正常,冯越、龙三平和钟莲是一早走的,张兵则是一早回来的,回来后就蒙头大睡。

    洗漱完毕,吃过早饭后,李光明和方刚提出要到周围的山地田里看看土壤和水质情况,这让陶冉有点为难。大山里山魈作乱,虽然是白天,还是要小心谨慎为好,陶冉希望大家能一起行动,自己也好保护,可是这理由却说不出口。毕竟李光明此次来z市是为了冬熏草的项目,不可能天天和江维一起去看矿。

    无奈之下,陶冉只能要求李光明和方刚不要走远,就在前驿镇四周活动,而且日落前一定要回到前驿镇。王群和老夏充当李光明和方刚的向导,景裕隆则带领其余人去凤凰岭的铅锌矿。

    凤凰岭比野猫岭远一些,一路上走了两个小时的山路,一半是因为路途远,一半是因为山路崎岖。直到上午十点,才到达凤凰岭的铅锌矿。这里的情况和野猫岭差不多,矿井口也是一番荒废的景象,陶冉观察,发现这里的怨气似乎比野猫岭小很多。细问起来,原来凤凰岭矿的关闭原因却和野猫岭不同。

    铅锌矿的关闭是因为道路不好走,因此运输费用太高,造成利润率降低,再加上去年国际铅价格暴跌,使产品几乎无利可图。原来的矿主本来准备把选矿厂、冶炼厂直接办在山上,但是一来对环境影响太大,省环保厅否决了这一设想;二来冶炼需要很多辅料,把冶炼厂办在山上,矿石运输成本降低了,但是辅料的运输成本又提高了,虽然比较起来还是有利可图,但是并没有本质的改变。因此这个矿石几个矿中间运行时间最短、关闭最早的。陶冉琢磨着,这可能就是怨气比较少的原因。

    这里和半山腰的选矿厂之间山势太险,要想提高山间公路等级,投资过于巨大。江维针对这种情况提出,可以在铅锌矿矿口设计一个粗选场,将矿石进行粗选,这样就降低了搬运量,然后在矿井和选矿厂之间架设一条运输缆车线,通过缆车将粗选过的矿石运到选矿厂进行精选。

    景裕隆是个老地矿了,他也一直在琢磨怎么解决铅锌矿的问题,听到江维的建议,不由得茅塞顿开。虽然昨天两人刚发生了口角,但是还是不由得挑起大拇指说到:“江工,你可真是专家,这点子好得很呐。”

    许长辉也很高兴,这次如果能让方案顺利通过,自己在任副市长的心目中又会加上不少分。

    中午一行人吃了点带来的干粮,山上风大,几个人都喝了点酒以御寒。由于准备架设缆车,因此勘探的内容增加,全部勘察完已经是下午三点了,江维等人收了一起,大家往山下赶。昨晚老夏讲的故事虽然吓人,可是今天一路上并无异状,大家早就淡忘了那个可怕的故事,回程的路上都有说有笑。

    陶冉却不敢放松警惕,他坐在车上假寐,偷偷放出灵眼,四下探查,却一无所获。昨天那些窥测自己的东西,今天似乎全都消失了。

    回到前驿镇时已经是下午五点多,李光明和方刚已经回来。他们的收获也不小,他们走访了前驿镇下属的五个村子,了解了当地农民的收入情况、土地分布情况和水质情况。秦屿山的情况确实很适宜种植冬熏草,而且就在土地周围的山林里就有大量的野生冬熏草,根据野生冬熏草的量,李光明已经算出了第一期冬熏素提取工程的生产量。

    王群对冬熏草的项目很感兴趣,这个项目可以给当地的农民提供一个很好的赚钱机会,对于普遍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很有益处。一开始许长辉只向县里通报了齐创公司来考察矿山的情况,所以景裕隆代表的地矿局是对口接待方,王群只是作为县政府的陪同人员,后来在路上王群也只是粗略地听许长辉介绍了李光明的项目,还以为只是个简单的种植项目。

    经过今天的全程陪同,出身农民的王群才了解到这是一个附加值如此巨大的产业项目,他敏感地发现这个项目的远景和社会意义丝毫不逊于矿山项目,未来的效益甚至还要超过矿山。他已经准备向县长重点推荐这个项目,争取让这个项目落户三明县。

    吃过晚饭,江维和测绘人员回房间整理今天采集的数据,李光明和方刚则回房间做项目的预算。

    许长辉、王群、景裕隆和老夏加上几个司机则在院子里摆龙门阵,陶冉也坐在他们中间,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天。心里却在想着心事,今天上山下山的路上,陶冉一直用灵眼观察四周,但是昨天他感觉到的那个友好的灵识却没有出现。今天上山的人和昨天相比少了李光明、方刚、王群和他们的司机,那个灵识会是谁发出的呢?他和自己一起上山会有什么意图呢?那个灵识似乎对自己并无恶意,但是身处陌生的环境,陶冉仍然不敢掉以轻心。

    这一晚上依然是安然无事,似乎那些窥伺者打定了主意要避开陶冉。

    山上的第三天,众人仍旧分开行动,陶冉照例仍然陪同江维、许长辉和景裕隆去毛家坝的煤矿勘测;王群则陪同李光明和方刚去韩家镇调查那里的农田和野生冬熏草的情况。

    去毛家坝的路比较好走,方向则和野猫岭、凤凰岭相反,是秦屿山脉里一支高度较低,坡缓面大的分支山脉。勘测的过程非常顺利,而勘测过矿井周围的情况,江维又转向了离矿井有一段距离的山坡上开始勘测。

    景裕隆奇怪地问道:“江工,你测这边做什么?难道你准备在这里设一个坑口电站?”江维笑道:“景局长,你猜对了一半。”景裕隆越发好奇:“江工,别绕弯子了,到底怎么回事?”

    江维道:“坑口电站是要建的,我准备把冶炼厂设在山脚,所以在这里设置专为冶炼用的小型坑口电站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坑口电站是要设在那边的平台,这里有更宝贵的财富。你倒猜猜是什么宝贝?”江维停住不说,笑吟吟地看着景裕隆。

    许长辉也忍不住好奇,问道:“江工,你就别逗了景局长了,快告诉我们吧。”江维笑着用手画了一个圈,指着整整一面山坡,说道:“这一片山下有一大片浅层煤田,嘿嘿,景局长,你没想到脚底下就藏着金子吧。”

    景裕隆惊道:“你怎么知道?上次大面积勘探毛家坝煤田的时候,董工怎么没有勘探出来?”董工是矿冶研究院原总工程师,去年在野外作业时,心脏病发作,死在了工作岗位上,秦屿山各矿的勘探都是由董工主持的,他的技术和经验在全国都是名列前茅的,景裕隆怎么都不相信这么大的浅层煤田董工居然没有发现。

    江维面色严肃地说:“董工当然发现了,他在毛家坝煤田的勘探报告中已经把这一部分的储量计算在远景储量中了,只是没有把它点明,也没有算在探明储量中而已。”

    景裕隆不解:“为什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