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1977[港娱],第75章,千千小说网移动版
返回第75章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七十五

    陈敏娇打算出发赴美找阿诺·德斯的前几天, 有人找上门了。来的人是香港政府电影部门的人,喝官茶的人走起路来都和一般人不同,大摇大摆, 那模样倒不像是要来如何商讨问题, 而像是兴师问罪的宇宙大王。

    陈敏娇素来不喜欢和这群人打交道,但是没辙。

    “陈小姐。”那满面油腻似能刮下一层做炒饭的人朝着陈敏娇伸手。

    “蔡先生。”陈敏娇同主位的人讲话。

    “这次来找陈小姐呢, 是因为听说陈小姐一直有一个做香港电影节的想法。”蔡先生先发制人, “陈小姐虽然年轻, 但是资历很深呢。不知道陈小姐有没有意愿, 来接受这个项目呢?”

    这种塑料对话, 面子上当然要让人过得去。

    陈敏娇笑着问,“您的意思是?”

    她想做电影节那是一俩年前的事情了, 当时她和杜风还有野心昭昭在叫喊,现在两个人一拍两散,陈敏娇都快忘了这茬。现在被人提起, 顿然有种物是人非的感触。

    “香港政府有计划创办香港国际电影节,目前呢,正在找搭伙人。”蔡先生这样说道。

    香港国际电影节, 按照陈敏娇的记忆, 是在1982年成立的, 同样也是在后世颇有一些名声的金像奖。

    香港电影金像奖,内地电影金鸡奖,台湾电影金马奖,被后世并成为“华语三大电影奖”。(注1)

    虽然所谓的金鸡百花在颁奖给天使宝贝老师以后就一度在影视圈失去了它应有的权威性。(注2)

    更有人笑称, 金鸡百花也不过是被资本操控的产物罢了,而在同类相比较下,尽管金像和金马也有着自己的问题,但已然算是华语圈里排得上名号的电影节与重量级奖项了。

    现在,香港政府居然主动找上门来同她商量这件事,陈敏娇直觉只怕没那样简单。

    “搭伙人?”她还是头一次听说电影节有这个概念的。

    蔡先生点了点头,“是的。你也知道香港电影的特殊,政府这边呢能够给的支持也不过一点小小的资金。”

    这倒是实话。

    别的国家地方拍电影,怎么拍都不怕,背后都有一个强权性的存在为电影提供支撑,并且满足电影一定程度上的风险理赔。简单来说,就是国家和地方会给这些拍电影的拿钱。

    香港就比较特别了,不仅不给拿钱不说,有时候还会倒从你的裤兜里掏出几个子进他的腰包,美名其曰合法抢劫。

    现在蔡先生这话,翻译过来就是,我们想借你的名声借你的钱去搞一个电影节。

    就像很久之前陈敏娇和元何青讨论过的,办一个电影节其实并不赚钱,特别是当一个电影节做不到像奥斯卡或者四大这样的级别的时候。香港政府的目的当然也应该不是单纯为了钱,而是看准了一个电影节所拥有的影响力。

    蔡先生观察着陈敏娇的神色。

    “陈小姐,我想你也是一个极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听了这话,陈敏娇只差没把隔夜饭吐出来。

    她自己如何想是她的事,但是当有人用这种东西来胁迫她的时候,她就觉得格外地不爽。

    “蔡先生,我也是一个商人。”陈敏娇轻轻笑着说。

    商人就重利。

    谁来搞这个第一届香港国际电影节那都是吃力不讨好的事,办得好勉强还能沾点光,办得差,历史里什么都能给你记下。

    “陈小姐。香港需要一个电影节,需要一个自己的电影节。”

    废话。她当然知道了。

    陈敏娇似笑非笑地看着有些急切的蔡先生,“我想知道,除了我之外,蔡先生还找了哪些人?”

    蔡先生没想到陈敏娇这么不好对付,他简直都快觉得自己额头上的冷汗都出来了。“你是第一个。”

    “是吗?”陈敏娇狐疑地看着他,“蔡先生,我非常明白香港电影的需求。但同样的,我也不可能平白无故去做这件事。只凭我一个人,同样也是做不好的。”

    “这……”

    “要让我参与这个电影节的创办,我非常欣慰。但同时,你我都无比清楚,一个电影节的创办需要耗费多大的资金和人力。光是一开始的制度确立问题,就需要很多人的商讨。”陈敏娇努努嘴,“我天娇还没大到这种人才应有尽有,怎么也是得花钱去找。”

    “的确是这样。”蔡先生说。

    陈敏娇挑眉,“现在电影部门是打着让我来当冤大头,自己占门面得意思吗?”

    什么搭伙人,到时候办出来还不是赖在香港政府底下,香港政府拥有全权处理权。那这算什么?还不如她自己去竞标一个电影节创办资格来得轻松容易名利两收。

    蔡先生弄懂了陈敏娇在考虑些什么,“事实上,在决定权这一方面,我们是可以做出让步的。只要陈小姐你可以拿出一个足够优秀的电影节策划案,一经采用,那么——”

    陈敏娇忍不住笑出声,“抱歉。”她这样说,语气里却没有多少歉意。

    蔡先生被她这样也弄得有些脸红,一半气的,一半羞的。

    没想到他一把年纪了,还要来哄骗小女孩。

    陈敏娇只觉得蔡先生在说梦话,疯言疯语,无可理喻。

    她要是先把提案做出来交上去,明着说不采用,背地里改改接着用,那这笔帐又怎么算?

    还是一纸合同来得牢靠。

    陈敏娇向蔡先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即让她参与电影节也可以,但是必须充分地给予她和将来可能有的创作团体与组委会充分的自主权,香港政府只拥有一部分投票决定权,不拥有全部权力。

    蔡先生听了,脸白了半天,说要回去禀告一下才知道结果。

    陈敏娇讲,随便。

    本来电影节就不是一个轻轻松松就能够解决的事情。特别时对于第一届来说。第一个吃螃蟹,是好是坏,谁知道。对她来说或许还好一些,她有后世的金像奖的规则可以做参考,但是这活要是被丢在别人头上,那可真是天灵盖上终日悬挂一刃,又苦又慌,焦得很。

    制定规则听上去像是一个拥有生杀予夺大权得过程,但实际上非常琐碎。陈敏娇光是现在坐在那一想,就觉得自己的脑子快要爆炸了。

    光是从电影的评选上就能够讨论个十天半个月的。

    一个电影节究竟该如何确立一部电影的评选资格?评选方式又是什么?导演和制片方是需要主动向电影节报名投片,还是说电影节可以随意招揽现有的规定时限内的电影。参与评选的电影是否在上映方面有所要求,涉及到的地区仅仅是香港还是说涵盖了澳门,台湾,内地,或者日本东南亚,甚至更广阔。对于一部电影的时长该不该有要求,或者在创造规模上,需不需要考究。当一部电影属于是中外合资拍摄的时候,又该如何去判断。

    光是上面这一络的问题,就够人纠结的了。

    香港政府倒是想得好,也把她想得太傻白甜。她是有一些责任感和在电影表达上的追求,但也不代表她活该当个接盘侠,什么东西丢过来她就应该受着。又或者是看她是一干富豪里,跟电影关系最为密切,又最为年轻无辜的一个,于是上来就想让她当冤大头。

    拜托耶,她可是有名的电影脸,头能大到哪里去?

    她可没那个闲工夫去折腾这些,如果是在被港英政府操控的情况下。她如果要弄一个电影节,那就一定要弄一个不说完全,至少有80%都是属于纯粹电影人的天地的存在。

    蔡先生估计是被她唬着了,真真回去和上面的人讨论了,过了两天才重新找上门来。

    “陈小姐,我们可以同意你提出的要求,但是有一点是我们必须要提出的。”蔡先生一本正经地朝着陈敏娇强调。

    “蔡先生,请说。”

    陈敏娇扫了一眼蔡先生手上厚厚的一叠纸,有些头疼。

    她这两天细细想了一下关于香港电影节的事,越想越觉得有个隐患特别明显。现在看蔡先生这个架势,她不知为何,总有一种莫名其妙地预感,直觉这个人要说的和她忧虑的将会是同一个东西。

    果不其然,在蔡先生说出开头几个字的时候,陈敏娇就觉得自己猜中了。

    “我们希望,香港国际电影节的所有电影,都一定要是香港电影。”

    哇哦。

    陈敏娇在心里叹气。

    后世的香港电影节也就是金像奖越来越走向没落的原因也是因为它有一个极其闭关锁国的要求——所有的参赛电影都必须是香港电影。

    这一条规则,从1982年一直沿用到永远,至少在陈敏娇穿越来这个世界之前,还没听说过香港金像奖组委会有打算改变规则的消息。

    香港电影又是什么意思呢?

    金像奖苛刻地给出了三个条件,并且指出,满足其中两个就能够被称为香港电影。

    这第一嘛,就是导演必须是持有香港居民身份证的人,并且还一定要是永久性的居民身份证。你丫大陆来,不行。湾湾人,不行。

    第二呢,就是电影的出品公司,也就是电影开场出现的那一排或者结尾出现的那一排公司里一定要有一个是在香港合法注册过的电影公司。

    第三就更变态了。众所周知,一部电影的创作绝非是导演一个人的功劳,电影这个工业产品背后的产业链是非常巨大的,它的制作部门也是五花八门。金像奖把电影分了十六个工作项目,其中包括监制,摄影,编剧,剪辑,美术,动作设计,男女主演,男女配角等。要是想要成为香港电影呢,电影的十六个工作项目中就一定要有最少六个项目的工作人员是香港居民,还是持有永久性居民身份证的那种香港居民。

    这都不龟毛,谁还算龟毛?

    后世的香港可是有着东方好莱坞的美誉的啊。

    八十年代九十年代更是香港电影的辉煌时期,那些一个又一个闪耀的明星在熠熠发光。

    香港电影节本可以借着这股东风飞得更高更远,却是栽在了这样一个“香港”电影的门槛上。

    蔡先生看出陈敏娇听了这话后神情的不好,于是讪讪说,“这是我们讨论后得出的结果,我们认为,既然我们要办的是香港电影节,那就应该大力扶持香港电影,让香港电影先开花结果。”

    陈敏娇就看着蔡先生不说话。

    她倒要听听这个人还能放出些什么彩虹屁来。

    蔡先生被盯地发毛,又说了几句话,就瞥着陈敏娇的眼色问,“陈小姐,你怎么看?”

    上面可是放话了,势必要拿下陈敏娇这个搭伙人。她简直就是现阶段香港演员里最会拍电影还最能赚钱的。像她这样的人全香港打着灯笼也是找不来第二个的,更别提她现在在整个香港电影圈也是充满了十足的话语权。

    天娇现在可是几乎插手了香港电影行业的方方面面。

    前有电影制作的前期准备资源,比如说签订了经纪人的新生代导演和演员,还有自己的影视设备专供代理线,后有院线和自己的胶片冲印厂。还拥有着全香港最大的影视城,以及周边生产线。

    除此之外,陈敏娇个人的人脉和产业也是让香港政府在意的地方。她和CAA以及索尼的关系,可以用好得特别来形容。

    让她来插手这个电影节,无疑是最为合适的。

    她的钱能让她招来一群英雄好汉出谋划策,她的才华能够吸引一大批人前赴后继,她的人脉足以让一干元老为她撑腰出山给第一届金像奖站街。

    不把她看稳了,亏得是他们。

    蔡先生早就有这个自觉了。

    “我怎么看?”陈敏娇挑眉反问,倒是有几分女王气场,“要我说,你们提出来的香港电影的标准,就不能用。”

    蔡先生没想到陈敏娇的态度这样强烈。

    她反对地太过坚决,甚至没有什么犹疑的时刻。

    “蔡先生,你懂电影吗?”

    蔡先生点了点头,“这个是自然。”

    陈敏娇一声轻笑。“那蔡先生,你懂你口里的香港电影吗?”

    蔡先生愣了下。

    “你口口声声说的香港电影,这每年的产出,来来去去,也不过就是几十部。”她的眼敏锐而带着狠厉,毫不留情地刺破蔡先生的想象,打破他因无知而带上的镣铐,“现在在香港说要拍电影的导演,十个里有九个不是香港本地人。”她这话说得是有些夸张了,但也不是全然没有道理。这个时代,许多外地人来到香港追梦,要拍电影。反观香港本地人,更多地则是靠着电视剧和商业赚钱。

    他们这轻轻松松一个香港电影的门槛,确实把无数人拦在了未来的门外。

    就连台湾,都不敢说只要台湾电影。这香港屁大点的地方,政府居然能够狂到说出只要香港电影这种话。陈敏娇真不知道该笑还是该气。目光短浅实在可怕。

    她想要的香港,是世界电影的集中处,是一个能够用勇气有胆量容纳多元创作的地方。这种多元不仅仅体现在电影的文化表达上,更加体现在对于电影创作者政治身份包括国籍民族身份问题的包容上。

    不能说为了保护香港电影,强调香港电影的特殊性就来设立这样一个门槛。到时候被门槛绊倒的,有可能不是别人,而是香港电影自己。

    蔡先生微微地反驳着,“可是,可是现在满眼望去,别的也比不上香港啊。”

    陈敏娇简直要鼓掌叫好了,这人怎么这么自大还鼠目寸光?

    “你说内地十亿人口,台湾两千万人口,拍出电影没一个能比得上香港的?”陈敏娇质问他。

    蔡先生别别嘴,他的脸有些微微的红,不知道是被气的还是被急成这样的。

    “可内地昨年拍的电影,还不到香港拍的零头。台湾那边更是有金马奖,人家又怎么回来参加我们的奖项?”蔡先生不服气。

    内地因为那十年的原因,之前几乎没有什么作品的产出,但在改革开放以后,各位电影人们都慢慢重新开始了创作,虽然创作数量上远远不能匹敌香港这种快速节奏下的产物,但五十多部,以及算得上不错了。蔡先生只看到了表面,却没有思考到问题的重点。

    陈敏娇摇了摇头,“那你知道别人零头都不到,票房是多少吗?”

    蔡先生被问住了,这……

    “九个亿。”陈敏娇报出这个数字,“别人的票价是按毛算,你自己想想。”(注3)

    蔡先生被这个数给击中了。实话实说,他这一辈子还没见过这么多钱呢。

    陈敏娇看一眼就知道这人懵圈了,于是更加给人丢□□包。

    “更何况,内地是什么政治情况你比我还清楚,蔡先生?”陈敏娇笑吟吟,“现在还只是一个发展的初步阶段,你再过个十年二十年来看,内地的电影票房绝不有这么个数。”

    “更重要的是,香港电影现在什么拍摄流程你不会不懂?这五十部要是能出来十部精品,我也就谢天谢地了。”她讲这些话的时候丝毫不怕,她又没讲假话。有些缺点,就是必须要点出来,“就连我们天娇都有这个毛病,图快。”

    蔡先生有几分被说服。

    “总之,我不能同意你们提出的香港电影的标准。我认为,只要是在华夏国土上的电影,都能够算入参赛范围内。”

    “这?华夏国土?”

    “我的意思是,内地,香港,台湾,澳门,一起算。”

    蔡先生的脸色不太好看。

    “这个真的需要考虑。”

    陈敏娇倒是无所谓,她也不是非要接这个盘不可。“当然,你想考虑多久就多久。”

    一听这话,蔡先生就觉得势头不太好。他赶紧改了口,说是要立刻打个电话回去问问。好在他们谈事情的地方也有着固定电话,蔡先生找到后就立刻拨了过去。

    陈敏娇悠哉游哉看了快一个小时报纸,蔡先生终于给了她答复,说,没问题。

    于是接下来的一切都变得好谈。

    陈敏娇很是爽快地签订了合约,成为了第一届香港国际电影节暨金像奖的主办人。

    靳斯行事后知道这件事的时候,只是恨铁不成钢地叹了口气,念她,有钱也不是这个花法。他看准了搞这么一个电影节是要赔钱的。陈敏娇自己确实不在意,她现在钱多得没地方花了,更何况,她能够稍微从这么一个奖项中获得点利益呢。

    利益这种东西不是没有,只是缺少发现的眼睛。

    陈敏娇先是打电话告知了阿诺这件事,提出可能要把行程往后推移一段时间,十分抱歉。阿诺也十分善解人意,并且表示,他正好和编剧在剧本上有一些分歧,也需要一段时间考虑。两人一拍即合,把陈敏娇去美国的时间往后挪了挪。

    阿诺手上这个片子,是一个略中性女人复仇的故事。这个电影是他很早之前的一个概念,但是他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演员。他不是没有见过别的优秀的女演员,可总是觉得有哪里少了一点什么。要么就是不够狠,要么就是不够硬,或者硬过头又没有那份细腻。可当他在亚太国际电影节上看到了陈敏娇并且观看了她的《七杀》后,他立刻就觉得,这就是他的女主角。他的女主角活生生地从他的脑海里以及还没有成型的剧本中走了出来。

    阿诺回去以后立刻找人开始了剧本创作,他甚至看了陈敏娇的其他作品,研究了她的表演风格。

    阿诺是一个很容易把感情投射给自己电影的女主演的人。他对于女性有一种特殊的关怀,他甚至带了一点奇异的偏爱。这导致了他镜头下的女人都美得各有特色,且都是带着浓密且畸形的爱意出现的。

    对于他来说,陈敏娇就是他此时此刻的缪斯,是维纳斯,是美的化身,是灵感的来源。

    所以陈敏娇无论说什么,他都可以答应。

    但对于陈敏娇而言,她是有一些歉意地,于是她火速招兵买马,开始为第一届香港国际电影节出谋划策。

    元何青是她的老将,当然要用。陈敏娇还挖了墙角,从金马奖那边撬来一个元老级别的人,王伯之。剩下的组委会的人,也基本都是各路的精英,对于电影保有着极大的热情。

    陈敏娇在这一次的组委会雏形建立中只秉承一个原则,那就是新旧交替。她在新生代和老一派中都挑选出来了人,让他们互相交流沟通,在碰撞中诞生出新点子。

    陈敏娇并不打算照搬后世香港电影节的规章制度,在任何情况下,照搬一个东西都一定不能彻底地完完全全地适应当下的情况。虽然大方向相同,但是小细节上的差异有时候也能决定成败。她既然是要认真地做这件事,那么就要做到最好。偷工减料必然是不可以的。

    陈敏娇给了组委会五天时间拟定初步规则。

    她充当的不过是一个拍板和最后考察的角色。她能做的,就是用自己的知识和理解以及后世的经验,来判断这些人提出的规则是否合适或者为最优,或者还有什么更改的空间。

    “说说你们的看法。”陈敏娇坐在办公桌的最上位。

    元何青和王伯之互看一眼。

    王伯之把手里的纸递给元何青,元何青接过,咳嗽一声,略微重新整理下思路。

    “是这样的,我们讨论出来的是,在电影的投送阶段,任何在香港上映的电影都能直接参选。”

    陈敏娇轻轻敲了下指尖,她的白衬衫把她整个人衬得凌厉又不失优雅。

    “只是香港上映?”

    元何青懂得陈敏娇的顾虑,“根据统计,如果涵盖内地,去年整个华夏地区出品的电影的有五百多部。如果是我们来评选的话,这个完成难度是非常大的。再更具推测,等电影节按照计划在1982开启的话,那么到时候需要评选的电影可能更多,预估有超过六百部。”

    陈敏娇皱了皱眉,“报名好像也不好。”

    元何青十分赞同,“是的。毕竟我们的电影节还没有任何名气,准确来说,现在更是处于雏形阶段。要让那些导演和制片方主动报名,估计会遗落很多明珠。”

    做电影节的最怕的就是这一点。

    陈敏娇叹了口气,事情比她想象得还要复杂。

    等等。

    “元生。”陈敏娇眼睛一亮,“我让《每日港影》和《电影杂刊》搞地电影评分的数据是有保留的?”

    “你的意思是——”

    “虽然五六百部听上去有些骇人,但是如果参考这种评分,是能够很快地筛选出一些糟粕?”她当时的一时兴起,没想到现在派上了用场。

    “这样说也没有错。”元何青思索了片刻,“可我觉得就这样直接把内地电影纳入评选范围也很危险。”

    元何青努力地组织了下措辞,“上次是我和你一起去的,我们都清楚,内地的情况很特殊。”

    “这个是的确的。”陈敏娇的食指不耐地敲了下桌面,“这样,你去联系李国良,跟他沟通这件事。让他和电影局那边说,如果不想错过这个机会,就自己先审核一批片子再送过来。”

    陈敏娇可是清楚内地的算盘。

    内地十有八九都不会放过金像奖这个平台。本来内地就卯足了劲想要靠电影来做文化政治宣传工作,现在有机会让自己拍的电影在香港电影界熠熠生辉,他们要是能放过那还有鬼。

    元何青有些欣喜,“阿娇,这个办法好。”

    王伯之甚至笑出声,“没想到啊,你还是个小滑头。把这种活丢给内地自己解决,先让他们筛掉一层,再留下的电影,也就好解决多了。”

    陈敏娇一本正经,“我可不是这个意思啊。我那是怕我们选出的片子不合内地的政治要求,不满足时代素质。反正内地人多,几百部电影,看看也就过了。”

    组委会有人提出了疑问,“为什么这么麻烦,不直接放弃内地电影呢?”

    陈敏娇瞥了那个年轻女孩一眼,又扫了一下在座的各位,叹了口气,语重心长地说,“我呢,不知道大家对于这个电影节有多少期待。但是就我个人而言,我投了这样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想要看到的,不是一个小家子气的电影节。”

    “我要的是,让香港电影,甚至华夏电影,成为一个文化上的概念。而不是这弹丸之地拍出来的东西就叫香港电影或者华夏电影。”

    “这么说,懂了吗?”

    那问话的女孩有些沉默,低着头,咬唇不说话。

    “如果你们觉得这跟你们的理念不同,没关系,尽管提。退出没关系,这一次的酬薪,该结我还是会结。”

    会议室的气压忽然变得低迷。

    王伯之喝了口水,笑着打哈哈,“阿娇啊,我们都跟着你走。”

    老生发话了,下面的人也都点头赞同。

    陈敏娇挑眉,“那可不准反悔。”

    “行了,说下一个。”

    元何青清了清嗓子,“是这样的,我们原本打算是分两轮进行。第一轮就是刚才提到的初次筛选,第二轮就是找业内资深电影人或者影评人进行评选。”

    元何青自己就是影评界的,这一方面的人脉,陈敏娇向来是比较放心的。

    “原本?”陈敏娇把头发撩到耳后,“现在是有新的方案了吗?”

    元何青把那眼镜往上推了几分,“是的,就是在你刚才提到评分的时候,我忽然想出来的。”他羞赧地笑了下,带了一些不确定和不自信。

    陈敏娇鼓励他,“没事,说。”

    元何青沉默了几秒,组织了下措辞。

    “我觉得我们可以挑战一下让观众参与评选,就像我们当初采用了那个观影后发布打分表给观众一样。”

    对于元何青的提议,有人提出了异议。

    “但是这种放权给观众的行为,很容易影响到电影评选的权威性。”那个人说出自己的顾虑,“观众对于电影的审美有时候是和专业人士是有差别的。而且,万一有人利用这种方式作假呢?我还是看好第一种。”

    元何青不是那种能和人对着辩驳的类型,他拿着笔的时候骂人可凶,可当着面就什么说不出来。元何青想反驳了,一句话没说,倒是把自己的脖子憋红了。

    陈敏娇看笑了,给他解围,“我觉得你们说的都挺有道理的。你提出的观众选择和专业选择相悖这一点,我不能否认。但是你有没有考虑过,有时候观众的选择某种意义上也代表了这个时代大多数的选择?观众选择的好坏,其实背后映照得是这个时代文化审美层级的高低。我们不能去单独怪观众的审美能力不足或者怎样,还要考虑一下,我们作为文化传播者,是否尽到了自己的义务,我们是否给出了足够优秀的作品给他们选择。”

    陈敏娇喝了口茶,洇了下嗓子。

    “有大餐有屎的话,谁还会上赶着吃屎呢?”

    扑哧。有人因为她的这句话笑出声来。

    “我个人觉得元何青的提议很哈,但是需要有一些改动。”

    元何青眼睛亮了亮,“阿娇,你觉得该怎么改?”

    “适当分配观众评分和专业评分的比例。我也不是很懂这个,这个你们下来再继续研究,应该是有什么办法来达到最基本的公平的。”陈敏娇双手交叉,至于下颚以下,她的两个大拇指悄悄地打着架,“我希望你们都清楚一点,不管这个电影节如何创办,它最后肯定都是逃不掉四个字的。”

    元何青,王伯之,以及所有人都注视着陈敏娇。

    “政治斗争。”

    陈敏娇去内地一趟,算是彻底明白这件事了。

    “所以,我希望你们在选择专业评选人士的时候,也不要做一些会落人口实的事。”

    这话一出,大家都懂了。

    要二十个评委全都是香港的,那肯定会有问题。

    “我赞同观众投票参与进来也是因为,这样会扩大各个政治阵营的人参与投票。”陈敏娇看向元何青,“我记得,《电影杂刊》好像今年刚刚和内地谈成全面进入内地市场的事。”

    元何青作为总编,对于这件事当然熟悉,“是的,已经谈好了。”

    “那就更方便了呀。”陈敏娇把两手放在桌面上,“在杂志中提供投票页,再回收就好。台湾和澳门也是早就发行了的,这内地的门一开,不就轻松了吗?”

    “可是——”元何青有些踌躇,“内地的人口也太多了。”

    “笨。”陈敏娇调侃他,“我们只要限定发往内地杂志中有投票页的杂志的数量不就好啦。”

    一群人笑作一团。

    “这个就先说定了。记住了啊。”陈敏娇敲桌板如同敲黑板,“我可给你们布置了任务的。”

    “明啦明啦!”

    “知咯!”

    眼看气氛活跃起来,陈敏娇离开开始下一个问题的讨论。

    “设立奖项这件事,你们怎么决定的?”

    陈敏娇记得,当时的第一届金像奖只有五个竞赛项目。最佳电影,最佳导演,最佳编剧,和最佳男女主。当时的最佳女主还是惠英红拿下的,那个风情万千又不失英气的女人。

    金像奖是从第二届开始有了更多的变化,首先体现在竞赛项目的扩大上。其次呢,也体现在金像奖的奖座设计上。金像奖的《星光荣耀》奖座可不是一开始就有的,而是历经了艰难险阻,在金像奖成立八年之后,才彻底确定下来的,于1991年第十届香港电影金像奖中正式启用。

    元何青一听陈敏娇的问题,就立刻报出了十多个竞赛单元。

    陈敏娇有几分惊喜,“没想到你们考虑这么多。”

    元何青伸手挠了挠后脑勺。

    陈敏娇的确觉得自己找来的这群人还不错,至少眼光比当初的那群人远多了。他们一口气提出的十二个奖项中,还涵盖了最佳剪辑,最佳动作指导,最佳美术等。

    要知道以前的香港电影可完全不重视这些。

    电影节奖项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个行业的标杆展示,有了这些奖项,想必到时候各个岗位上,都会涌现出一批新的人才。这对于香港电影乃至华夏电影,都是一件好事。

    对于他们的这个决定,陈敏娇表示十分赞许。

    “这个很好。”陈敏娇笑着夸了他们一通,“还有,记得考虑好电影节的奖杯。最好是找设计师设计,反正还有一年多时间,应该也够你们打磨了。我挺看好和相信你们。”

    陈敏娇抬手看表,这个会议已经开了快两个多小时。

    “今天就先休息。”陈敏娇笑着说,“晚上想吃什么,我请客。”

    能够唤醒人类快乐的最简单的两个字,可能就是请客了。陈敏娇看着面前欢呼的一群人,如是想着。

    作者有话要说:

    注1:摘百度百科。

    注2:我绝没有说天使宝贝老师不好的意思,至少她的头换得还挺好看。

    注3:九个亿。数据来自电影票房。我自己也挺震惊的,不知道是不是发布数据的人看错了。不过细细一想好像也对。

    我绿日万又回来了。

    明天七夕和姐妹约会完有时间的话也给大家日万,嘻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