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安康,第四百二十三章 他笑的格外幸福,千千小说网移动版
返回第四百二十三章 他笑的格外幸福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顷刻间,金明城乃至周围的百姓,一夜之间的功夫,也都知晓了此事。    对于老百姓们来说,上头是谁在坐那把龙椅?做皇帝的是姓赵也好,还是姓齐也罢,他们这皇帝做的怎么样?要不要下这什么劳什子的罪己诏?这些,其实他们都不关心。    对于大家会在下头议论这些个,老百姓们无非也只是图个嘴巴快活,在私下里议论议论罢了。    对于普通百姓来说,他们其实真正关心的,是自己能不能吃饱饭?能不能穿暖衣?能不能有田种?能不能有粮收?这些关乎生计的大事罢了,哪里真正有功夫关心上头的权力斗争?    真正在乎这什么帝王失德受天惩戒,却迟迟不肯承认错误,不下罪己诏而耿耿于怀的,却是那些自诩有气节的文人书生们。    知道京城出此大事,那些因着新皇登基,特意从南地各个地方汇聚到京城,来参加恩科的芸芸学子们,得知此事因果后,都纷纷跟疯了一般。    大家也不闭门读书,不想着马上要开始的科举了,一个个成群结伴,直接就来到了皇宫四门门口,在外头静坐示威,叫着喊着的,要让昭贤帝这个才登记没多久的帝王,下那劳什子的罪己诏。    所以说,当帝王的也命苦啊!    书生们都用这样的方式,来逼迫当皇帝的了,昭贤帝他哪里还忍得下去?    人嘛,可能在生病的时候就格外的脆弱,也格外的容易想多。    这件事件最终的结果也就导致了,昭贤帝以格外强势的手段,充份显示了什么叫天子一怒浮尸千里……    静坐的应试举子,以及那些正在从南地各处赶到金明城的文人书生,都被昭贤帝以武力镇压,特别是那些冥顽不灵的,昭贤帝最后直接下令坑杀。    一时间金明城风声鹤唳,反对的声音越来越大,越来越多。    不得不说有什么样的老子,就有什么样的儿子。    昭贤帝不知不觉间也走上了他爹的老路,最终步上了他老子的后尘,几十年贤明的名声尽毁一旦,坐实了昏君的名头,被天下人指责。    俗话说得好,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    当南边的事态发展到顶峰的时候,身处南地的三郎给齐天磊传递了讯息,齐天磊接到三郎的飞鸽传书后,早在源江北岸蛰伏的二十万大军挥师南下,直接围住了金明城。    而与此同时的,三郎也领着先锋军,直接秘密杀入了皇宫内苑,控制住了局面后才发出了穿云箭,齐天磊这才领着他的心腹破城而入,一路控制住了各个大臣的府邸家眷后,长驱直入皇宫。    面对这样一面倒的局势,面对百姓呼声最高,书生们连连赞扬的齐天磊,面对眼前气势汹汹,专程为父报仇而来的宿敌,昭贤帝败了,败的毫无悬念。    难怪当初他的父皇会不顾边关占稳的危局,不顾被天下人诟病非议,也要把齐放给收拾了,就因为国师那么一句——亡赵必齐的言论。    只是恐怕连他的父皇到死也想不到,亡他大岳的并不是齐放的齐,而是齐天磊的齐啊!    这算什么?有因必有果吗?    当昭贤帝脖间抵着带血的长刀,亲手写下一旨让位诏书时,他还在心里苦笑的想着。    大岳六十九年夏末,统治了天下六十九年的大岳王朝覆灭,齐天磊手捧昭贤帝的让位诏书顺利登基为帝,建立天齐王朝,定都长鸣城,号称元武帝。    天齐元年,元武帝继位后大封群臣。    三郎李羽文战功赫赫,北驱胡狄有功,南平大岳有绩,后献秘宝有劳,特亲封威远大将军李羽文封号为昌,一等国公,赐丹书铁券,享万户,世袭罔替。    紧接着,在随着元武帝大肆封赏了他底下的有功之臣后,对于如唐大人这样真正想着百信的良善之臣,齐天磊为了以示自己的仁德大度,也都收为己用了。    更甚至如唐大人这般好运,在新朝升官了的大岳旧臣,新朝中也有不少。    像是顾长丰,因着自己的骁勇善战,本来早就是在齐天磊那里挂了号的,如今天下大定,先前被昭贤帝迫害的顾长丰,也幸运的得到了重用。    这位元武帝好似很大度,在顾长丰被解救出来后,给他封了个四品怀化大将军,下令他镇守东北长天关。    至于安羽宁?    她虽然比不得她哥三郎那般的加官进爵,也比不得已经升迁成为了刑部尚书唐大人的高升,更甚至还比不得因祸得福的顾长丰的幸运。    就因为她是个女子的缘故,最终,哪怕她在齐天磊顺利登基为帝的事情上,也做出了杰出贡献,但是对于她的封赏,却只有一个忠夫人的封号,以及御赐世袭罔替的八百户邑的封赏。    对此安羽宁倒是很满意,反正在她想来,自己做的这些事情,无非只是为换得家人的平安,换得家人堂堂正正的活着罢了。    有没有功,有没有赏什么的,她倒也不是多在乎。    天齐元年,初秋,诸事已定后,在元武帝即将带领着他手下的臣子们,赶赴源江以北,峡州西北上方的长鸣城前夕。    兄长三郎,把那个整得他们一大家子人苦不堪言的谢长宗给带了来,亲自交给了顾长年与顾长丰兄弟二人。    说来,对于谢长宗这个有着血缘关系,却又恨他们入骨的兄长,顾长年与顾长丰兄弟二人,在感受着身上还在深深作痛的伤口时,本是想着打断这狠毒之人的手脚,再毒哑他后就把他丢出去,任他去自生自灭去的。    不是因为不忍,也不是因为顾忌着那什么所谓的血脉亲情。    只是因为他们这般做,比起杀了他来说,更能让这人尝一尝从地狱爬到天堂,再从天堂掉落到地狱的痛苦。    然而,许是这个变态的家伙,在昭贤帝受到天罚,后来还发疯了一般坑杀书生的时候,神经敏锐的他,早就预料到了大岳的消亡,也早就预料到了自己会有今日的结局。    所以不等顾长年他们亲自动手,谢长宗居然咬舌自尽,结束了他这似辉煌,又似窝囊的一生。    天齐元年秋末,安羽宁他们一大家人,在跟随着元武帝抵达新都长鸣城,在这里稍作落脚后,三郎得了元武帝的特许,亲带家人回乡祭祖。    当他们千里迢迢的,回到了阔别了十几年的家乡,再度踏上了上坎村的故土时,在这里,他们居然还看到了侥幸逃过一劫的大房四郎,以及他的家眷。    天齐元年冬,本欲领着亲人归京的三郎,最终却没能带走亲人,只除了要去考恩科的小六领着他的妻儿,并重整旗鼓准备再战商场的谭家三兄弟一起,随着他一同离开外。    剩下的如李兴田何念娘夫妻,如安羽宁夫妻、二丫五丫带着孩子们,五郎夫妻,谭有财夫妻等等的人,最终都选择留在了他们的家乡,依旧过他们平淡而又温馨的日子,等待着远去的亲人再度归来。    目送三郎他们离开的那一日,安羽宁与顾长年夫妻二人,一人怀里抱着一个孩子,站在下坎村顾家祖宅的大门口,目送了自己的兄长,自己的弟弟远去。    窝在安羽宁怀里的大儿,望着自家两位嫡亲舅舅的远离,小家伙不解的回头问安羽宁。    “娘,娘,姥爷姥姥不都说咱们回家了吗?为什么回家了以后,舅舅们还要走呢?难道这里就不是他们的家吗?”    眼中带着不舍的安羽宁收回目光,笑看了怀里的儿子一眼,复又看着兄弟们离开的方向,她悠悠道:“舅舅们呀,他们还有自己的责任,等他们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后,他们也会回家的……”    “真的吗娘?大舅舅跟小舅舅的使命是什么呀?”    看着自己怀中,正两眼眼巴巴望着妻子的小儿,顾长年温雅的笑着回答。    “你们的舅舅都是大英雄,他们要去保家卫国,要去为百姓谋福祉而奋斗,泽沐,泽溢,等你们长大了,也要像舅舅们一样,做一个有用的人。”    “嗯!”两小家伙异口同声的应答。    “我以后要向大舅舅一样,当一个盖世无双的大将军!”这是老大顾泽沐的宣言。    “我长大以后要向小舅舅一样,考状元当大官!”这是小儿子顾泽溢的宣言。    耳中听着儿子们的宣言,顾长年摇头笑着,迈步走到安羽宁身边,单手抱着小儿,一手揽过安羽宁的肩膀,把这辈子自己最在乎的三个人都护卫在自己的怀中,望着天边初升的太阳,他笑的格外幸福……    小师兄小师嫂番外    大岳六十二年春,这一年陈士杰已经年满二十。    在大岳,男子年满二十都还未成家者,正可谓是大龄剩男了。    如不是像安羽宁那般,对于生孩子很有年龄计较,而做丈夫的顾长年又愿意纵着,随她去的话,便是顾长年也早就该有孩子了。    而照着陈士杰眼下这般的年纪,却迟迟没有想要成婚的意思,身为当爹娘的陈正光夫妻,可不得急坏喽?    赵芳菲想着,如今不要说自家大儿二儿,便是老小的闺女陈苑苑也早就出嫁,如今膝下都已经育有一子了!    独独这不开窍的老三,可把他们夫妻给愁白了头发。    就因着这,陈正光与赵芳菲不知都苦口婆心的说了陈士杰多少回,可惜,对此陈士杰却觉得心里甚是烦躁。    他不想成婚,也根本不是像家人所猜测的那般,以为自己是对小师妹念念不忘,说什么人家都成家了,自己就不应该惦记。    可是天知道,自己对宁宁,那也只是兄长对妹妹的爱护啊!    若问他对宁宁有没有情?他想,曾经是有的。    可是在几年前,当宁宁带着夫婿进京来看过他们后,他就把那刚冒出苗头的嫩芽,直接给掐灭掉了啊!    如今的自己,可以拍着胸脯的保证,自己对宁宁绝对就是哥哥对妹妹的爱护,他发誓!    至于眼下如何不愿意成婚?陈士杰想,只可能是还没有碰到对的那个人?他想。    面对爹娘,兄嫂,乃至妹妹再一次的催婚时,陈士杰只感觉心都累。    正正好,这时候镖局接了一趟发往福州府的镖,他便决定,自己干脆就走这一趟躲出去好了。    自打他们弟兄三个成长起来后,年纪渐老的父亲,早已经安享晚年不再走镖,这带队走镖的辛苦活计,早就落在了他们弟兄三个身上了。    如今大嫂临盆在即,二嫂也是初初再孕,自己去岂不是正正好?    再度被亲人催婚的陈士杰,义无反顾的直接领了去福州的差事,就匆匆的押镖出门。    只是让陈士杰自己也想不到的是,这一次的走镖,居然能让他遇到了生命中的那个她。    唐佳怡回忆自己这一生。    儿时待字闺中的时候,家中父亲虽然在朝为官,却因为清廉,家中日子过的很是清贫节俭,可即便是那样,身为家中独女的她,自幼被爹娘宠着,被兄长弟弟惯着,其实真的没有吃什么苦。    后来顺然婚事不顺,可上苍冥冥中自有安排,在她最无助绝望之际,她生命中注定的那个盖世英雄,就那般脚踏五彩祥云的出现,救她于水火。    至今回想起来,唐佳怡每每觉得自己很幸运!    跟夫君过的这一辈子,她很安稳,很富足,很幸运,也很幸福!    犹记得当初他们的相遇,那是她年满十五的那一年……    那时的她处境有些尴尬,当时她明明已年过及笄,家中也不是无人上门来提亲,可最终因为上头严肃且有些固执的老爹的缘故,唐佳怡这位府台家的嫡出姑娘,却始终没有定下亲事。    上门来提亲的,不是想来攀附自家父亲这个府台的,就是爹娘也看不中意的。    而那些他爹能看中意的,要不人家嫌弃她爹顽固守着清廉当饭吃的;    要不就是娘嫌弃爹看中的人家,家中比自家还要清贫,坚决不同意自己嫁过去吃苦。    就这样,明明自己从十岁开始议亲,却议到了十五了,都始终没有个着落。    大岳六十二年这年,在福州府台这位置上坐了足足十年的父亲,也不知道是走了哪门子的狗屎运,居然奇迹般的接到了升迁的调令,一纸文书,急令父亲速速赶往金明城接任。    着急到让父亲收拾行囊,安排后续,带上家小的时间都无。    不得已,父亲只好带着一常随一车夫,三人一车,撇下了家中的妻儿,自己独自赶往金明城接任。    而留下来的娘跟兄嫂、弟弟并自己,则是慢慢收拾行囊,再不日出发进京。    而然,这次本以为是很幸运的升迁进京,让唐佳怡自己都想不到的是,在前方的路途中,不止有让她惊恐害怕的凶险在等着她,更是有她的那个盖世英雄,在那里等待着与她的首次碰面……    跟着娘跟兄嫂弟弟上京的途中,一开始还是很顺利的,可走到半道上的时候,很不幸,他们遇到了劫匪。    她爹为官清廉,家里本就过的清贫,再想到去往京中开销更大,不得已,精打细算的母亲一路并未聘请镖局押送,只是自己寻了个商队搭伙,驾着三两骡车,带着家里的两房仆人便上了路。    一开始在福州的时候,一路走的还算安稳,毕竟福州在父亲的治理下还算是太平,虽说做不到夜不闭户,可这拦路抢劫的匪祸,在福州的地界上倒是不曾出现过。    只是让他们一行万万也想不到的是,当他们才走出福州的地界,都还没有行进两日的功夫,在路过一处险要山谷的时候,他们很是倒霉的,遇到了经常在此拦路抢劫的土匪。    土匪们抢劫了商队,自然也不会放过,如他们这般手无缚鸡之力的官员家眷,满以为他们是肥羊呢!    混乱中,她独自一人跟家人失散,在被土匪追击的途中,慌不择路的自己不幸滚落了山崖。    万念俱灰间,正当她以为,自己这回再也见不到爹娘,以为自己死定了的时候,迷糊间,她看到了一个模糊的人影,脚踏五彩斑斓的流光逆光而来……    这人正是心烦家人摧婚,无奈独自远走福州出镖,此时正优哉游哉往回赶的陈士杰,也就是她唐佳怡爱了一辈子,从了一辈子的夫君!    至于再后来的事情?自是不必说的,都说英雄救美,自当以身相许!    一路上,她的这位救命恩人很君子,也很奉守礼节,对于她这个被土匪追劫,在世人眼中已是失了名节的女子,这位看着木讷的威远镖局三少,对她照顾有加,并未因为所谓的名节就看不起自己。    这让她觉得,这个男子,是值得托付终身的依靠。    再说了,虽说她是朝中大员的嫡女,可论起家境,人家堂堂镖局的三少不比自家强到哪里去?    若说镖局的下九流行当,一个区区三少,怎配朝廷大员家的嫡女?正常说来,恐怕是连庶女都娶不到的。    可是也不想想,她一个曾经陷入过匪人手中的女子,倘若就是真有幸保全了清白之自身,倘若就是叫她幸运的回了家,即便是她的家人不嫌弃,可惜等待着她的,除了一尺白绫,便也只能是终身长伴青灯古佛了……    所以,说她唐佳怡无耻也好,说她恩将仇报也罢,她就是义无反顾的赖上了这个,叫陈士杰的伟岸男子。    幸运的是,自己的眼光真的很好!这个男子,哦不,也就是她的夫君也真的很好!    这辈子自己能嫁个他,足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