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小当家,第78章 元旦迎新晚会,千千小说网移动版
返回第78章 元旦迎新晚会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狗蛋和汪旋几个作为初二的老生, 熟门熟路的找老师交报名费, 顺便作为村里目前在校生的 “高年级”,带着村里的小子去报名, 这些人要么是自小跟在自己后面玩耍的小子,比如银头。要么就是以前的小学同学或者好伙伴的弟弟妹妹, 他们不来上学,但是后面的弟弟妹妹有人上初中了, 狗蛋作为人家哥哥的好伙伴, 指点一二也是应该的。    反正这些人对狗蛋挺佩服的,还小有崇拜, 毕竟人家是考双百毕业的, 男孩还听说狗蛋很会打架,是小学校里的风云人物来着。说话的时候都是 “狗蛋哥长狗蛋哥短的”, 搞得狗蛋郁闷得很。这么直刺刺的喊他小名, 尤其是比他还小的, 他觉得很不得劲。    平时也就汪旋会喊他狗蛋哥, 其他人的伙伴也就 “狗蛋狗蛋” 的叫,现在很多同学也知道他的小名,但是喊他的时候还是多喊 “李凯”, 所以在外面他现在不太适应人家喊他“狗蛋” 这个名字, 尤其还是小师弟师妹。    好容易把人给理完了, 让他们跟自己的家长随意逛, 然后就不管了,如果有事就让他们找大富和起智, 女孩子还可以找同村(同校)的陈庆娟师姐嘛。    狗蛋拉着汪旋去刘元家了,他们有很多不明白的事要跟他请教。去的时候刘元没在家,两人给刘大娘帮忙做家务,听她在那里絮絮叨叨。    认识刘家一段时间,发现他们家人口很少,就是母子两一起生活。狗蛋依稀听说他们不是本县人口,刘元当兵退伍后就到这里参加工作,这里不是刘家的老家,像这样退伍后反而背井离乡的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工作很少见。    谁不是退下来后首先回家乡的,想衣锦还乡,要么表示乡音难忘,想回家乡奉献之类的说法都行。很少在陌生的地方任职,除非是正常的工作调动,可刘元好像不是这样的。    狗蛋只知道他是陈正国曾经的战友,现在在武装部,家里只有老母亲,没有见过他的其他兄弟姐妹。他本人年过三十却没有娶妻,也没有孩子,很奇怪的一个人。至于人家家里还有没有人狗蛋不会问,也不关心这个。    刘元回来,三人在书房里嘀嘀咕咕好长时间,在刘元家吃了晚饭,又把两个多月的旧报纸搬回宿舍去。他们得挤出一些时间阅读这些,然后选几篇文章说说自己的想法。狗蛋和汪旋慢慢发现刘元不是一般的退伍兵,人家学识渊博,跟陈正国那样的兵痞不一样。刘元对于古文也很有些研究,历史典故也是信手拈来。    他跟他们说,什么时候都不能放弃读书,哪怕是看一些杂书呢?但一点,看过的书不能尽信,应该结合书本的社会背景作者的背景和当时所处的环境来看,看过后最起码要懂得思考,不是看过就算了。所谓开卷有益,总会有些收获的。    这不,才上初二的狗蛋和汪旋就忙碌上了,不但要顾及学校的课程,还要利用省出来的时间阅读报纸和他推荐的书本,还抽空学习这几年一直保持的习惯,比如狗蛋自己要锻炼,要归纳理解观主的 “浇灌”。汪旋还要背诵秦大夫送的那本厚厚的本草全书等等。    两人忙得没有时间去做别的想别的,都说人没有被逼到一定程度是不知道自己有多大的潜力的。这不,狗和汪旋就知道了,就这样用功的忙了,他俩竟然还没有被累死,活得好好的。    因为他俩的这种勤奋劲,让宿舍里的人有了危机意识,以为他们改变想法想挣中专录取名额。连带着整个宿舍的学习氛围很强,从晚自习回来,赶紧洗漱了,就都爬到床铺上去学习了。以前那种回来闹腾的样子慢慢就没了。起智和大富有时候也跑过来凑一起,连带他们的成绩貌似都稳固很多了。    埋头学习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等又一个国庆节来临,才反应过来要放假了。两人也慢慢适应了这样的学习强度,正如刘元说的,他们脑子聪明,这样高强度学习不会让他们崩馈,习惯后学习的效率只会更高,以后与人竞争上才不会脑子不够用,头昏脑胀。    他常说脑子用多些了没什么,但不用了才会生锈。报纸的阅读速度已经跟上了,一个星期去拿一次,基本就够撑到下个星期了。何况一张报纸里说不定有阅读价值的也就那么一两篇,这就是有选择的阅读。有些报纸是只需要匆匆浏览而过大概知道有这么个事就行,不需要用心去看去想。    两人终于有更多的时间做自己的事,比如狗蛋自己做的弩已经进入收尾阶段。基本上除了箭支不够多外,主体部分算是完成了。接下来就是实验,没问题后就可以着手准备给汪旋打造一把小瞧的袖弩了。    放假期间,狗蛋发现村里有些人家竟然添置了收音机,然后他会在固定的时间去人家家里跟着那些闲聊的人在一块听。其他人听的是个热闹,偶尔播放的歌曲和说书,很多人就听这个。狗蛋不是,他是专门来听新闻广播的。人多了叽叽喳喳的,收音机里播放什么新闻很多人不关心,当是闲聊的配乐,可狗蛋是专门来听这个的。    听完了也不急着走,偶尔还跟村里的大人闲聊,然后不知道什么时候起,村里有传言,据说国家要给每户人家分田分地,到时候每户人家靠自己种地。这话传得还挺广的,有那人口多劳动力丰富就希望这个传言是真。当然也有人不喜欢分开,毕竟这样的形式维持很久了,都习惯了大家都一起上下工,年景好的时候大家有粥喝,年景不好了大家一起挨饿。    最终怎么样没人知道,久了就以为是别人误传的,毕竟听收音机也是专爱听歌曲,等到新闻时间要么转台,要么就不专心听。    但狗蛋和汪旋却知道,国内在别的地方已经有人这么做了,报纸也报道了这件事,并说明这样的单个家庭承包形式对于提高生产力和农民的积极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且他们还知道,在祖国的南边正发生着和他们这里生活完全不一样的变化,是国家进行的一个经济增长试验点。    发现越是了解的更多越是有更多的疑惑,狗蛋那颗心也是越来越躁动,他曾跟汪旋说,如果有机会想去看一看。    汪旋想了想说,时机合适在寒暑假倒是可以去,到时候他陪他一起去。至于介绍信问题,找老村长或者刘元估计是没有问题的。    “我们现在就算出门也不怕了。” 不说他们都有自己的拿手本事,就是看身高体型人家也不会再把他们当作孩子骗去卖了。    1981 年的元旦前夕,学校说是要每个班级出个节目,将庆祝元旦和迎新晚会合起来办。狗蛋还是班里的班长,他看着通知栏上告示的内容皱眉头。    “什么迎新?人家都过了快一个学期了哪来的新?”    “不是才初一么,肯定比我们新,而且跟高中部的一起办,高一不也是新生么?每个班出节目,到时候哪些节目能被采用,就能登台表演。我告诉你,其实很多人都愿意的。”    狗蛋不愿意管这个,班主任上课的时候也说了,他推给班里的文艺委员,不但职位合适,而且女同学办这个更热心。他从每个班级门口经过,放学后做节目的同学留下来排练。怎么说呢,听一耳朵,一溜的节目几乎是朗诵、全班大合唱或者独唱。    老话说载歌载舞,这晚会得有歌有舞才算是完整的?    等选主持人的时候,各班主任就极力的推荐自己班的同学,这露脸的事谁不愿意自己的学生有这个机会啊。第一次办晚会,学校挺重视。据说可能会邀请领导来观看晚会,学校不得不下功夫。以前也没有办过,据说是跟省会学校学习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嘛,本校刚好初中高中一起办,节约成本,也更热闹。    班主任推荐的人选多,那就有必要进行筛选。    狗蛋作为班干部当然也被推荐去面试了,班里好几人呢,最后初中部的男生只有汪旋被留下来。他不但形象好,在面试老师面前说话也不怵,落落大方,让人产生好感。那些紧张得说话结结巴巴的,一句话都说不完整的,腿直打颤的,肯定是不能入选的。    狗蛋是不会怯场的,可是初中部和高中部各选一男一女四位主持人,也就是说初中这边只要一个男生,相比较狗蛋,在座的老师都倾向于选择汪旋。不是说狗蛋不够好,但主持人嘛,长得好看也是占便宜的,两个之中选择,狗蛋肯定没有汪旋长得好啊。    狗蛋有些郁闷,初中男生只要一个人,不早点说,他以为只要表现优秀就能行,谁知最后说,只要一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