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主持殿试,自然是非常的重视。不仅不仅为了监考把奏折搬到太和殿批改, 甚至就连考题也是他亲自出的。这考题他一直都没有公布,就怕被泄露出去, 直到今天早晨他才御笔将考题写了出来,派人抓紧时间去印刷。 虽然说殿试有一天的时间,不过各种繁琐礼节做下来, 也要耗费不少的功夫,等考生们坐在座位上时, 时候也不早了。 考生们摸到考题时, 卷上的墨迹还未干,绝对的“新鲜”。 季子禾这种人就是这样,考前紧张的不得了, 可摸到卷子的时候就立马冷静了下来,快速的沉浸在做题中,惹得上首的皇帝啧啧称奇。 别看皇帝坐在台上一副老神在在的样子,实则没比底下的考生们放松多少。皇帝陛下如今还很年轻,甚至底下的大部分考生的年龄都比他大上不少,虽然平日里一直表现出沉稳的样子,可他到底还有几分年轻人的心性。 他手上拿着奏折,似乎正在看,可若是仔细观察一下就会发现,他看的哪里是奏折啊,分明是在借此观察底下的考生。不过考生们没发现,没人敢去抬头正大光明的看天颜,只眼角瞄一眼就赶紧收回了视线,能看见什么啊。只能模糊的以为皇帝真的在看奏折,没盯着自己,这样的认知让很多人都放松了不少。 对于科举,前朝有句话很出名,“五十少进士”。意思是说,五十岁能考上进士那就算年轻的。当然啦,这句话说的有些笼统,但也侧面反应出了科举的难度。 科举本就不容易,很多人考了几十年还在考,而且前些年科举还停考了那么久。可想而知,此刻殿试之中的考生的平均年龄,绝对是老的多年轻的少。 殿中年轻的考生不算多,每一个皇帝都会去多看几眼,当然啦,只要长得好看,他都会多关注一些。 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朝廷上的老臣实在太多了,时不时就仗着自己是两朝老臣摆起谱来,让皇帝做起事来老是觉得束手束脚。这一次科举,皇帝肯定要选出一部分作为自己的心腹好好培养,这是毋庸置疑的。 在会试成绩出来之后,那些榜上有名者的祖宗八代的情况都被皇帝的影子军团给查了个底朝天,对于这些人的脾气秉性什么的皇帝都基本知道了个大概,也在心里初步决定了这些人的未来。 皇帝之所以坐在这永和殿上,就是为了现场相看一下这些人。 若成为自己的心腹,皇帝以后就可能经常见到他们了,虽然不求每个官员都貌美如花,可至少也要让自己看着顺眼啊,不顺眼的都被陛下从自己心里的小本本上划掉。还有那些太老的也要划掉,年纪太大了就算考中了进士,以后的官途时间也不会长,没几年就退休了,这种人怎么能作为心腹呢。至于那几个年轻轻轻,长相顺眼,秉性也不错的,历练个几年倒是可以一用。 这么一想,皇帝不禁又多看了自己“看中”的那几位,名次倒是其次,重要的是,希望他们的殿试文章里不要出现让自己失望的东西。 季子禾是会试的第一名,所以殿试的位置就安排在最靠近皇帝的位置。皇帝只要一抬眼,第一个看到的就是他,不禁对他的关注多了一些。 从他刚来殿中的坐立不安,到摸到试卷时的胸有成竹,转变的非常迅速。因着之前影子军的调查结果,皇帝对他的印象还是蛮好的。小伙子像个实干派,朕看好你哦。 然而皇帝的心思季子禾一点也不清楚,刚来大殿时,太紧张了,他连头都没抬,压根连皇帝长什么样都不知道。等他不紧张的时候,又忙着做题呢,哪有空去打量皇帝呢。 之前冥界的那场殿试季子禾文章写的匆匆忙忙,可这次不一样啊,他的时间够用啊。于是他可着劲的打草稿,不厌其烦的修改一遍又一遍,硬是改的无处可改,才开始誊抄。 等他写完,天都已经黑了。大殿里燃起了蜡烛,很多的考生都已经交卷走人了。季子禾交卷不早不晚,交了卷子就可以离开考场了,这也就代表他的科举生涯基本上就是结束了,以后再也不需要去考试了。 能来殿试的,最差也能捞个官做,只要不自己作死的在殿上失仪,或者文章里写了什么大不敬的话,基本就是板上钉钉的事情。所以基本没有考生会因为落选而担心,大部分的考生都和季子禾一个态度,觉得自己身上压的担子终于可以放下了。至于名次什么,考都考完了,担心有什么用,等到放榜的时候再担心。 考生们放松了,可阅卷官们放松不下来。这些阅卷官们都是朝中重臣,很受皇帝青睐,不然也不会委以重任。 对于皇帝的信任,阅卷官们自然不敢怠慢。科举是利国利民的大事,绝对不能出什么差池。考生的卷子一张又一张的在阅卷官之间传阅,仅在一夜加一上午的时间,便决定了所有考生的命运。他们选出了十份最优秀的文章,呈给了皇帝。 皇帝看完这十份卷子,直接给排个序。这些卷子还是糊名状态,皇帝排完了顺序,洛仙公公当场拆开卷子,抄录名字,呈给皇帝。待皇帝查看后,再开始唱名。 几位老大臣听到了前三甲之名,不禁都皱起了眉头。 “陛下,一甲之中,竟无一人到弱冠之年,是否有些不妥?”这里面官位最大,也是资历最老的张大人率先提出了异议。 状元的人选他们没意见,反正都知道,那是驸马爷的位置,定然不会选个年纪大的。可榜眼、探花呢?虽然青年才俊听着好听,可前三甲都是一群还未到加冠之龄的年轻人,是否会令天下人不服,引起非议? “有何不妥,看看这几篇策论都是朕亲选出来的,张大人有何异议?”陛下不满道。 瞧瞧,这就是他想要自己心腹的原因。原本应该是自己可以一言堂决定的事情,偏偏非要有人给他打岔。天天叫嚣着什么忠言逆耳,不反对一下是不是就显得自己不够忠心啊。 “回陛下,臣以为安大业文章精妙绝伦,可担状元之名,只是榜眼与探花的人选还需要再斟酌一下。此二人太过年少,心性未定,名次太高并非好事。” 皇帝的脸色很是不好,“那张大人以为如何。” 张大人上前翻出一张卷子放在最上面,“臣斗胆,陛下请看,这西平王宗之的文章,是否在季子禾的文章之上,可担一个榜眼之名。” 皇帝陛下一脸冷漠的看了看这什么张宗之的卷子,文章尚可,所以被他排了个第四。不过比起他选的前三名来说,还是差了几分意思。最主要的是,他的卷子上写的年龄也太大了些,都快五十岁的人了,文章写的好有什么用。科举考试只是一个起点,想要进入权力中心来,还有的熬。年纪大点的熬着熬着就致仕了,没前途啊。 可说话的人是两朝元老,先帝指给他的辅国重臣。虽然这些年为人是有些飘了,可也不是什么奸佞,且位高权重,他的话皇帝也不好全都驳回。 “可。” 张大人还想继续谏言,“那这探花之人选……” “既然这张宗之做了榜眼,那原先的榜眼季子禾往后推一位,做个探花。还有这原先定的探花郎丁再昌,也推后一位,做个传胪。”皇帝突然打断了他。 “陛下,这季子禾与丁再昌年纪尚轻……” “行了,张大人,年纪轻又如何,朕的年纪也没有到七老八十,难道就坐不了这皇位了吗?”皇帝有些不耐烦道。 所有的阅卷官惊的全都跪了下去,张大人诚惶诚恐道,“陛下明鉴,老臣绝无此意。” “朕知道,张大人忠心耿耿,起来。”皇帝冷眼看着他们,“朕选的是能对国家有用的人才,看的不是年龄,也不是资历,只要他有才华有能力,年轻又何妨。有人读了一辈子书,写出的文章还不是照样狗屁不通,若是依照年龄选官,那这个科举不开也罢。” “是,陛下圣明。” 这次没人再敢提出什么异议出来,皇帝也对这个结果还算满意。 以往前三甲都是要留京在翰林院当个清贵的京官,熬上个几十年,说不定就能熬出头。虽然困难,但京官到底是在天子脚下,也比外放的官员出头的几率更高。但这一批的进士不一样啊,情况特殊,除了状元,皇帝打算把所有人全都外放,补充地方官员的空缺。这么看来,一甲优势也并不算大了,只是一个虚名而已。 当然啦,对皇帝来说是虚名,可对考生来说可不是。 等到传胪大典之日,季子禾听到传制官唱到自己的名字时,脑袋瞬间就空了。 探,探花! 他居然考中了一甲第三! 134. 琼林宴 这边宫中传胪大典刚结束, 那边宫外就开始张贴黄榜, 将进士之名昭告天下。 黄榜一贴上, 就是一大堆人来围观, 甭管家里有没有考生的, 都围在那里凑热闹。讨论之声四起,有人大声念着黄榜上的名字,声音高亢, 此起彼伏,仿佛俱有容焉,就好像是自家人得了进士般骄傲。 亏得那些个无私奉献的唱名人,使得那些没挤到里面看不到榜单, 还有那些不识字的人知道那榜单上究竟是何人之名,凑了个热闹。 黄九郎离得满头都是汗, 就是挤不进去。那些喊名字的东一个,西一个的, 也不知道哪是哪个。他家主人倒是好找,探花郎嘛,虽不及状元郎的声音出现的次数多, 但也被念叨了好多遍。但宁大老爷就不一样了,他耳朵张了半天也没听到他的名字, 他这可等着回去给宁家夫人报喜呢。 “真是没用。”小青龙从黄九郎的头顶飞了起来, 反正他用了障眼法,别人也看不到他。他就轻轻松松的飞进了包围圈,不一会儿又飞了回来, 对着黄九郎说道,“看到了,小禾子在一甲第三,宁采臣在二甲的第十八名。” “太好了,咱们这就去报喜去。”黄九郎高兴道。 “不了,我去宫门口等小禾子,你快些去领赏钱,晚了可就没了。”孟章说道。 黄九郎一听就有些急了,忙道,“大人,我就先走了。” 说罢,拔腿就跑。 这种报喜的事情,通常也就第一个通知的人才有大红包拿,图个好彩头。报喜的人多了,就算主人家不吝啬,每个人都给,估计红包就要比第一个差上很多了。 黄九郎是个在人类社会独自一人闯荡的年轻单身狐狸精,自然知道生活的艰辛和钱的重要性。娶媳妇要钱,买房要钱,生娃要钱,送礼也要钱……特别是送礼,亲戚太多,隔个几天就得参加一次红白喜事,搞得他出来闯荡了那么久存款依旧可怜。如今有个赚外快的机会摆在面前,黄九郎自然不会放过。 孟章就溜达着到宫门口去等季子禾,也不是他不愿意进皇宫,只是皇宫是人间皇帝的地盘,虽然皇帝不是修士,却是一个特殊的存在。他负担着一个国家的国运,就算是天上的神明也不会轻视他。 孟章是上古神明,同时也是上古的凶兽,若入了皇宫,说不定就会被皇帝的守护灵视为威胁,搞不好还得打一架,就算打赢了也会影响自身的气运,青龙不想惹这种麻烦。想要安稳进入皇宫,非得主人家的同意才可以。皇宫的主人是皇帝,皇帝天天待在皇宫里不出去,简直比小禾子还宅。他连皇帝的面都没见过,又怎么能让他同意自己进门呢! 不见皇帝,没法进宫,想见皇帝必须进宫,真的是太矛盾了。搁他以前的脾气,可去他的国运,什么自身气运,凶兽才不会相信这个。可现在,他得当一条好龙,不能搞破坏,小禾子不喜欢。 传胪大典结束了,新出炉的进士们就可以回家了。不过三鼎甲有个特殊的待遇,皇帝会派专人护送其回家,也就是所谓的打马游街。 今朝没有固定打马游街的人数,有时候游街的只有状元一个人,有时候是前三甲一起,这纯粹是看皇帝的心情了。这个游街可不止是为了让状元出出风头,更重要的是皇帝想借着这种方式宣传一下科举,招募英才,增加朝廷的威望。 不管目的如何,这对于百姓来说,可是件热闹的事情。知道今天状元要游街,京州城的百姓都涌上了街头,就为一睹前三甲的风采。 三人穿着大红袍,身上还戴着大红花,意气风发,骑着高头大马,在京州城里转悠,真是好不威风。前三名里除了榜眼年纪有点大,剩下两位可都是少年英才,面如冠玉,风度翩翩的美男子,着实吸引人的眼球。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引得众人艳羡欢呼,围观的小娘子们激动的将手里的手绢,头顶的簪花,亦或是各种鲜花往他们身上扔。 季子禾是第三名,受到的“攻击”自然没有第一名的安大业强。不过,这丝毫没有影响他的好心情。他骑在马上,脸上的笑就没停过,真的是高兴坏了。 “出息,有那么高兴嘛,不就是游个街。”孟章从他离开皇宫开始就追上了他,趴在了他的肩膀。 “你知道吗,我现在脑袋想的是什么吗?”季子禾笑道。 “什么?” “光宗耀祖。” 孟章:“……” 就不能有点更气派的更气派的念头吗,好歹也是科举第三名啊,那么小家子气。人家都想着以后要当大官,赚大钱,权倾朝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就他不一样,考上了探花第一个想到的也就是他家老爷子。 回到了租房之后,附近的邻居们都来祝贺,送走了邻居之后,季子禾赶紧将写的封信,将自己与表哥考上进士的事情交代一番,让黄九郎赶紧寄回家里去。 新科进士都有回乡假,这是他们的特权,毕竟衣锦还乡可是件非常荣耀的事情,读书人奋斗了那么多年,可不就指望的是这个嘛。虽然如此,他们一时半会儿也回不去,回乡假得要朝廷批准才行。那么外地的新科进士多人呢,总不能一下子全赶到一起去了。 而且考中进士也不代表立马就能做官,除了前三名,其他的进士还得经过考官,才能被朝廷授予官职。 季子禾是一甲第三,这个他自然不用担心。可他肯定要宁采臣一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