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去六零当家做主,一篇写英雄的文章 (5),千千小说网移动版
返回一篇写英雄的文章 (5)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狭窄心胸。    刚进办公室就被人甩了个下马威的莫小林这时候-->>还算淡定,虽然因为主席的夸奖他被捧的有点儿高,但他也没有飘的失去理智,认为自己就人见人爱了!    反正上班时间也没几分钟了,等!没人搭理他,就自己找了个凳子坐下,从报纸架上随便拿了张报纸看着。    没一会儿办公室的同事都陆陆续续来上班儿来了,看到莫小林这个新同事虽然没有多热情,但也都过来跟他打了个招呼,通了一下姓名。    虽然看得出来,这些同事们都对莫小林挺好奇的,但当记者的也算见多识广了,再加上文人清高的性情,都做不出来像工厂的工人那样直白热情,打了招呼都矜持的没有继续跟莫小林攀谈。    这样文人相轻,被大家嫉妒不服的场景莫小林第一次遇到,不仅没有孤单失落,反而还挺新奇这样的遭遇。    莫小林就这样被人排挤到一边孤零零的看着报纸,一直到薛记者踩着点儿走进了办公室。    莫小林虽然不认识薛记者,不过刚才进的那些同事,他都主动跟人打了招呼,这次自然也不例外。    见他听到脚步声,就放下报纸站起来,伸出手说道:“同志你好!我是新来的莫小林!”    薛记者看起来有四十多岁了,长得胖乎乎的,有点儿圆润,戴了个黑框眼镜,夹着个皮包走进办公室,看见莫小林这个跟他打招呼的生面孔也没有惊讶,盯着他上下看了两眼,敷衍的跟他握了握手,说道:“哦,我知道!王总编跟我说过,我叫薛栋梁。”    “哦!您就是王总编说的薛记者呀!那我这两天可就麻烦你了。”对王总编特地给他找的老师,莫小林表现的热情了不少,说话的语气神态也立马尊重了起来。    不过对莫小林的尊重热情,薛记者并没有什么特别表示,仍然语气严肃淡淡的说道:“你这两天就就跟着我,多看多记,有什么不懂的就问我,我还会跟你讲一下我们记者的工作内容和需要注意的地方,我能做的就这些,能学到多少东西就看你自己了!”    虽然这个老师态度冷淡,但莫小林一个刚进报社,被安排过来学习的晚辈,也没资格说什么,不过也没有了最开始的热情,保持着应有的尊重,跟人道了谢,就开始了今天的工作学习。    这间办公室应该是特地给他们记者安排的,也不知道整个报社的记者是不是都在这儿了,五六十平跟个大教室似的,里面二十多张办公桌俩俩正对着摆放在一起。    这时候好些办公桌都是空着的,有的桌上还放了东西,有的放了块玻璃在桌上压着纸条明信片什么的,很明显这样的办公桌是有主人的,联系记者的工作性质就能猜到这些记者估计是出差了,不过角落里也是堆着几张空桌子的,上面堆了些旧资料废报纸。    莫小林也在薛记者的指示下,自己到角落里收拾了一张堆满了废报纸的办公桌,不过这样一张实木的桌子,莫小林搬起来还是挺费劲儿的。    幸好办公室的记者们没有一直冷眼旁观,虽然对莫小林有点儿羡慕嫉妒,但大多数人都还是不错的,虽然又酸又羡慕,但该帮忙的时候也是一点儿都没含糊。    莫小林也终于借着感谢的机会跟人攀谈了开来,没一会儿就打破了被人孤立的场面,而薛记者丢给他了一记者手册之类的小册子,也没再管他了。    而莫小林有过目不忘这样的天赋在,背东西根本就是小菜一碟儿,不过这样招人恨的天赋却没必要宣扬了,为了记得牢一点儿莫小林还多看了几遍,才去继续跟人聊天儿的。    这样普通的社交莫小林还是应付的来的,而且当记者的也没有太内向的,都挺能说的,没一会儿就聊得很熟络了,中午吃饭的时候已经混进了人家打饭的小团队,被分配到了一份儿去打饭的窗口排队的活计。    莫小林也没想到,上辈子学校那种你排队我站位置的打发模式,这时候就已经有了。    中午吃饭的时候,新认识的几个同志就给莫小林科普着报社的领导、历史和各种八卦。    说到这些的时候,莫小林不得不感叹一句,当记者的口才可真好哇!别看□□同志高高瘦瘦的还一脸严肃,却是最喜欢看热闹说八卦的,还说的情绪丰满很是精彩,知道的消息也很多,侯建国同志讲报社领导的时候,他不管是谁都能给人插上两句八卦进去。    而另一个王为民同志话就少多了,莫小林有时候还问两个问题,好奇两句,而他从头到尾都没说两句话,比莫小林还像一个倾听者,但他天生一张笑脸,还时不时嗯嗯啊啊点点头,虽然话少,却也是很有存在感的。    上班有薛记者指点教导,虽然他估计看莫小林年纪轻轻就跟他平起平坐有点儿不平衡,教起东西来又快又没有耐心,但莫小林却是个聪明的学生,哪怕老师都进度很快,他也学的很好。    下班儿了也有王为民他们这个小团队聊天解惑,还经常给他讲出去采访的趣事儿和糗事儿,让莫小林很快就对报社熟悉了起来,记者的工作注意事项也了解的七七八八了。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秋秋秋啾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欣欣宝贝5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出差    莫小林对报社的新生活适应良好,跟着薛记者学习之余,还交到了新朋友,而且因为现在没有单独的摄影记者,她还在薛记者的安排下学了照相,不过因为经费问题,没有胶卷儿给他浪费,他也就只学了点儿理论基础,没有实际操作过。    幸好他上辈子身体稍微好点了的时候摆弄过一阵子摄影,那时候不差钱,装备买的齐全,也请了专业的老师教,对各种相机都了解学习过,这种老式相机,相对简单,教过两遍莫小林就感觉没有问题了。    融入学习的日子过的充实又忙碌,两天的学习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这天下午,莫小林被陈主任叫到办公室给了他一个农机厂技术创新的采访任务。    刚出来就被刚认识的新同事担心的追着问是啥事儿。    出公差是好事儿,也瞒不住人,莫小林高兴的跟王同志他们分享了这个好消息,办公室其他人虽然眼红嫉妒却也保持着风度,有的人心态好,还说了声恭喜。    其实这样被上级安排过去采访算是报社里面数的着的美差了,还是很抢手的,要不是莫小林名气不错还是王总编带回来的人,陈主任也不会把这样的好事儿交给了他。    这样的公差,火车票都是定好的,到了地方还有单位接待,这种公家牵线的,被采访的人也都会积极配合,而且写出来的稿子只要不是太差也没人卡,多数都能是够上报的。    平时他们这些记者,大多数时候都是自己找线索,再去采访写稿子的,虽然回头花了钱也能够报公账,但这样费心费力不说,记者有时候总被揭露点儿黑暗,或者为弱势群体发点儿声才会有名气。    可这样的事儿是有危险的,有的人也并不愿意自己的事儿,闹得人尽皆知,还要上报,吃闭门羹被人为难也遇到不少,而且花费都要自己先垫上,最后选稿子的时候也不一定能够选中,说不定就白忙活了一场,所以对莫小林一个新来的接到这样肥美的差事才这么嫉妒眼红。    不过大多数人都沉得住气,而且这样的公差在这个什么都是国家分配的时候还是不少的,沉不住气最先跳出来的就是莫小林刚上班儿的第一天来的最早,嫉妒他的小眼镜曹同志了。    他也是新来的,还是最后一批考上大学的大学生,毕业分配过来的,可他太傲气,不会做人又没有背景,还不愿意跟老同志学习,自己找线索采访去。所以他来报社一两个月,除了跟女同事在献殷勤以外,一点成绩也没有,陈主任看不惯他,也不乐意搭理培养他,出公差这样的好事儿,自然没有给他安排过。    心胸狭窄嫉妒的再也忍不住的曹鹏起同志这时候也不把莫小林当空气了,一看到人就摔摔打打,不是讥讽莫小林只是走了狗屎运,就是话里话外炫耀自己是大学毕业的大学生,还故意撞莫小林的办公桌,把他的书本茶杯都给弄到了地上。    这下让本来不想搭理他那些小学生一样嫉妒把戏的莫小林直接就火了,不过他越是发火面上就越平静,沉着脸道:“你最好马上给我捡起来,道歉!”    虽然莫小林这么沉着脸说话有点儿吓人,不过高傲的大学生哪里弯的下腰?想到自己被一个看不上的人吓着了,反而有点儿恼羞成怒,梗着脖子讥讽道:“心眼儿可真小,不就是不小心碰掉了你的书吗?大家都是同事,是我的话就是去捡起来了,哪至于这么不依不饶的?”    “呵呵!”莫小林不屑的撇了他一眼,冷笑了两声,正准备发难,可他还没动作,□□同志就跳了出来,一脸气愤的打抱不平。    “你那是不小心吗?你就是故意的,就是嫉妒小林出外差,在这儿捣乱呢,还说别人信仰小,我看真正嫉妒心眼小的是你自己!”    “哟!这还有个打抱不平的,看人家跟王总编关系好,你就凑上去,这事儿跟你有关系吗?切!狗拿耗子多管闲事儿!”要么说曹鹏起傲气得罪人呢!被□□同志说中了心思,立马就怼了回去。    看到□□同志还想上去跟人掐,就连侯建国和王为民也走过来想帮忙,莫小林虽然对几个新认识的朋友,讲义气举动很暖心,可他却并不觉得自己连曹起这样的小人物都解决不了,伸手拦住了激动地□□同志,上前一步嘲讽的看了他一眼微笑淡定的说道:“大学生呐……可真了不起哟!你故意把我的主席语录撞地上是什么意思呢?”    莫小林一边说话,还一边蹲了下去把被茶水浸湿的主席语录捡了起来,拿衣袖擦着上面的茶水,敛起了笑容,一脸沉痛,语气严肃认真的责备道:“你看都打湿了,也不知道你到底是对我有意见呢?还是对主-->>席有意见?可别再说你不是故意的了,谁也不是瞎子,我把语录放在桌子中间,都让你故意推地上打湿了!”    看到那被打湿的主席语录,不仅曹鹏起脸色一下子苍白,害怕了起来,就连周围看热闹的同事们也变了脸,沉默下来不敢乱说话了。    就在这时候,莫小林忽然又变了脸,极其凶悍严肃的审问道:“说!你是不是资产阶级的走狗?为啥蓄意破坏主席语录?”    不得不说莫小林穿越以后为了活的更好,更适应这个时代,对这个时代的规则是下了一番苦功夫的,他现在把这个时代最锋利的武器就用的很顺手,不管是供销社狗眼看人低的售货员,家暴的渣男,还是今天这个嫉妒小心眼儿的大学生,削起来不要太顺手。    莫小林这一声严肃响亮义正言辞的指责让曹鹏起被吓得心都差点不会跳了,苍白的脸也更加没有血色,哪里还敢再狡辩,非常识时务的就低头道歉了,不仅对莫小林,就连打抱不平的□□他都弯腰低头不停地自贬道歉。    人家态度都低成这样了,莫小林也不好做的太绝,再说报社里面多是文化人,对这些事儿本来就敏感,他一个新来的,还是低调点儿好,于是高高拿起轻轻放过,最后也只让曹鹏起重新买一本语录赔给他,这一场过节就算了了。    莫小林看到曹鹏起心有余悸,姿态放的很低的,乖乖收拾残局,还把桌子椅子都给他擦了一遍,办公室的其他人也都松了一口气的模样,他觉得以后还是不要在报社说这样的言论了,要不然他得被文人圈子给孤立出去,再说思想问题,在这个年代虽然是一柄锋利的刀可也是很危险的,要是以后因为他乱扣帽子的行为被划分到反对派去被清算一下就太冤枉了。    这一场风波虽然过去的快,但到底还是留下了痕迹,莫小林的威风也算是树立起来了,别说在他跟前儿嫉妒说酸话的了,连说话的人都没有几个了。    不过莫小林也没在乎这些,反正他要出差了,过几天事情就淡了,只要以后他不经常那这样的话挂在嘴边上,就不会影响他在报社的交际。    唉!还是有点儿得意忘形,一把没有刀鞘又锋利的刀可以拿来随便用,用着用着就越来越顺手了,连他这样两次为人的都有点儿收不住,难怪那些热血青年们杀伤力这么大。    也幸好今天的事儿给他敲了个警钟,要不然莫小林也不知道他习惯了给人扣帽子以后,会不会有一天也伤害无辜。    毕竟有时候虽然是他开始的,但大庭广众之下听到的人多了,这个年代革委会红/卫兵热血青年们又到处都是,要是有人抓到他的话头,就不是他想停就能停下来的了。    第二天一大早,反省了一晚上的莫小林就起来准备收拾东西出差了,采访的地方离省城不远也就两三个小时的火车,火车票又是九点多钟的,所以莫小林也不着急,慢悠悠的准备收拾好东西,吃了早饭再去。    不过他还没从宿舍出去,就被过来送语录的曹鹏起同志堵在了门口。    只见他极其不自在的双手捧着语录递了过来,涨红了脸尴尬道:“莫小林同志,昨天的事儿很抱歉,还有……嗯谢谢你不跟我计较。”    看莫小林接过了书,曹鹏起说完话也没等莫小林回答,转身就飞快的跑了。    我有这么吓人吗?被人当成洪水猛兽一样的害怕,莫小林也有点儿不自在了,把书收进了要带走的藤编箱子里就上食堂吃饭去了。    吃完饭,莫小林就去办公室找陈主任领了照相机,放进为了出差跟别人学着特地新买的藤编箱子里装好,就拿着火车票去火车站坐车去了。    一回生二回熟,对这个时代坐火车,莫小林也算有经验了,掐着点儿到了火车站没等多会儿就上了火车。    这次莫小林行李少,就一个藤编箱子把东西都装齐了,而且因为带的是箱子,别人也看不着里面,莫小林就把相机什么的贵重物品都放进空间里了,拎着没啥分量的空箱子,莫小林虽然被挤着找了好几节车厢才找到自己的位置,却仍然一脸轻松的样子。    来的时候为人谨慎,有空间也没法用的莫小林可真是累坏了,他觉得以后回老家可以多买个大点儿的藤编箱子当掩护,蛇皮袋子不上档次不说还没有**性,想拿空间做点儿弊,让自己轻松点儿都不太方便。    还是藤编箱子好,他拿在手里也没人知道你没有啥?重不重?到了地方再从空间里把东西放进去就出成,没有比这更方便的了。    采访,倒卖    G市的农机厂这几天可算是出了大风头了,研制成功了新型的拖拉机配套农具悬挂的双伴犁和旋耕机,这新型工具比以前的都好用,还省油,让这小小的农机厂一下就成了全省瞩目的焦点。    因为国家这几年越来越重视农业机械化,G市农机厂的新厂长又是个实干家,不想参与那些只会喊口号的思想活动,他怕厂里的人闲下来被那些演讲的人带偏了,不仅经常安排厂里的工人加班,还组织厂里的技术骨干们休息时间改进旧机器研究新技术。    为了调动厂里工人们的积极性,不仅经常买物资给加班儿的工人发奖励,还承诺要是谁在改进旧机器研究新技术上面有重大贡献的话,不仅他自己自掏腰包发奖金,还给评先进,调工资,一下就把大家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    你别说,虽然是被环境逼出来的勤奋上进之举,却误打误撞的搞出了不错的成绩。    莫小林来的时候已经有好几个记者先到了,不过也没比他快多少,看他们还不是很熟悉,相互客气聊天儿的样子最多也就先到一两个点儿。    接待的办公室里五六个记者,除了莫小林,还有他们省里其他报社的,市里的,广播站的,就连就连隔壁省的报社也说要派人过来采访,不过这外地的来的就慢了,听说火车都得坐两三天,这会儿估计还在路上呢。    这么多记者过来采访,农机厂的领导还是很重视的,厂长主任什么的,好几个领导都陪着说话呢,中午还好酒好菜招待了一顿。    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在华国都是很讲究人情的,不管什么事儿都喜欢在饭桌上聊,哪怕在物资紧缺的70年代也一样。    而且农机厂怎么也是一个热门儿的厂子,招待客人虽然没有后世那么多花样,但也有鱼有肉算是很丰盛了。    这个时代的人,对工作很有热情,也不敢耽误,吃饱喝足也都马上开始工作了起来。    他们几个记者商量了一下,采访的都是一样的东西,要是他们分开采访一个一个问人家也挺烦,干脆就一块儿行动了,人多了,问的更全面不说还能对一对笔记不会记漏了啥。    最重要的是这种时事新闻,最主要的就是真实又简单明了,他们只是充当一个传声筒,把这个好消息分享给大众,不需要多好的文笔把它写得花团锦簇,那样反而让人看不懂,这次采访他们虽然不是一个报社的,却没有竞争关系,所以才能精诚合作,和谐友爱。    这次农机厂的成果因为是集体的心血,所以他们采访的人有点儿多,厂长,技术骨干,老师傅,表现优异的学徒工还有那些经常加班的工人们,这工作量着实不少,等他们采访完都已经下班了。    虽然提前完成了工作,可报社给他出差的时间是很宽裕的,多耽误两天也不会有人说什么。    于是莫小林没有像别的记者那样急着回去,晚上还跟被他采访过的技术骨干一起去食堂吃饭聊天儿。    比起被厂里安排那种好些话都不敢说,像是背了词的正式采访,食堂这种热闹放松的场合,显然让他们更有谈性,也更放得开。不仅他们研究新工具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趣事和难题,就连厂长怕老婆的八卦都被抖落了出来。    聊的兴起,即使吃完了晚饭,他们也都不急着回家,在温暖的食堂,有莫小林这个省城来的记者当听众,一群人吹的很是热闹,过来说两句的人越来越多,一直到天都黑了,食堂要关门,这些意犹未尽的工人们,才在莫小林的劝说下各回各家。    而莫小林也回到了招待所,趁着思维清晰记得又清楚把刚才收集的素材在脑子里整理了一下,都记录了下来。    虽然厂里派他过来采访任务重点在新机器上,但也没说就只能写一篇文章啊!    他们当记者的,除了厂里布置的采访任务以外,一个月至少得交两篇自己收集素材写的文章。    莫小林觉得现在这样搞运动抓思想的浪潮里,这个抓着工人加班,搞研究,干实事的厂长就很难得,要是单独给他写一篇稿子,既完成了任务又可以宣传一下这样实干创新的风气。    于是莫小林第二天又跑到了农机厂去,找到厂里的工人、家属们,了解厂长的为人、做派、人际关系和家庭成分,等一切都了解的差不多了才又找到田厂长说了他的想法,做了一个专访。    这样被当做正面榜样上报纸的事儿是很光荣的,谁还没点儿虚荣心呢?何况这样在报纸上被-->>吹一波,不管是对社会影响力还是政治前途都是很有帮助的。    田厂长才30多岁,在这样的环境里能压着全厂的人加班,用业余时间沉下心来搞研究,就知道是个有想法想些野心的,对这样的好事儿当然不会拒绝。    就连莫小林说他们村里想要买一台拖拉机和这样一套配工套,都很爽快地拍着胸脯答应了,不仅给了他一个最低的出厂价,还给他插了个队,说是让他们村的人来报莫小林的名字,就可以直接拉走了。    莫小林也知道现在的拖拉机就是很难买的,他们整个县一年也抢不到两台,更何况还有这些当前最先进的配套农具了,他本来只是看着眼热替村里问一嘴,却没想到田厂长卖了他这么一个大人情!    不过他虽然答应了,却没准备马上给村里去信,让他们买拖拉机来。    怎么的都得等他写好稿子给编辑审核完了确定能上报,才能拿人家好处。    谨慎的莫小林虽然想帮村里的乡亲们,但他也会量力而行,可不想赔上自己的信用,只有在心里想着看来这个专访得回去好好写了。    办完了公事,莫小林想着难得出一趟差,还是到了这没人认识他的G市,于是,找了个没人的死胡同,换了个破棉袄,围了个遮住脸的厚围巾,乔装打扮了一番,就背着背篓去银行,政府那些工资福利好的家属院儿卖粮食蔬菜去了。    反正他就干这一票卖完就要坐火车回省城了,这边也没人认识他,只要不被逮个现行,一点儿也影响不到她的工作生活,所以莫小林放心大胆的转了好些家属院儿,卖出去三四百斤的粮食和蔬菜。    找了个没人的公共厕所,收拾好行头,放回空间里,换了衣服,莫小林又成了那个省城来的体面的记者。    回到招待所,莫小林才从空间里拿出今天卖的一大堆钱票,开始整理。    明天他就要走了,本地的粮票莫小林也没用,于是就都是收的钱和布票、糖票什么的,再说出来买高价粮的,肯定是家里有钱却没有那么多粮票,粮食不够吃的,也没人那么傻,拿粮票出来买高价粮。    所以莫小林收上来的除了三十八块多钱,还有一尺五的布票,两斤半糖票和五块肥皂票,而且这些票卷儿都是当地的,于是莫小明去买火车票的时候,又顺便去了一趟百货大楼把票都换成了实物收进了空间里。    莫小林这次出差收获颇丰,不过还是正经工作比较重要,回到报社就急忙开始写起了稿子。    因为有上辈子的积累和聪明的脑袋瓜子,莫小林的文笔也相当不错,写写稿子速度很快,回到报社写了一天,晚上又加班加点的忙活了大半夜,第二天就把两篇质量不错的稿子都交了上去。    因为有农机厂的风头在,莫小林那篇厂长的专访,也很顺利的搭着顺风车过了审,通过王为民他们三人小团体的关系网,确定了两篇文章都会上报,莫小林心情不错的决定请客,下了班就邀请了三人小团体上国营饭店吃饭去了。    虽然已经得到了消息,但莫小林还是等报纸都登出来了,才给老家发了电报。    电报是一个字儿一个字儿的算钱,要把事情说清楚,还真挺费劲,莫小林修修改改精简了好几遍还是花了两块多钱。    哎,没有电话就是不方便,拖拉机还没买回来呢,莫小林又开始盘算着给老莫村通电的事儿了,不说那煤油灯难闻的气味和昏暗的灯光,要是队里通了电安上电话,他这个经常到处跑的人跟家里人联系起来也会方便很多的。    之后的日子,莫小林又出了凡次差,还自己找线索到处采访跑了一阵,不仅把空间里的存货都卖了出去,还在一个渔村收集了不少海带鱼干儿,除了倒卖出去换钱的,还特地给家里人留了一大箱子。    因为莫小林这一阵子工作积极,采访一个接一个地跑,从来到现在就没有休过假,而且他刚在外面跑了大半个月回来,又闭关四五天写了好几篇文章,把后面两三个月的工作任务都完成了,跟那个来了这么久,总共写了两篇文章还都因为言辞太空泛过不了审的大学生不知道强到哪儿去了。    所以他领了这个月的工资福利,申请假期休息的时候,陈主很大方的地给他批了一个星期,还叮嘱他回家好好休息休息,干工作也要多注意身体。    莫小林换了新工作辛苦奔波了两个多月以后,怀着对家人的思念,拎着两个大号藤编箱子总算是又踏上了回家的火车。    怀孕    因为临时决定回家有没有给家里人去信,所以当莫小林坐了一晚上的火车,又在汽车里颠簸了一趟,筋疲力尽的拖着两个大号藤编箱子到家的时候,只有四岁的小丫和长福从家门口跑出来迎接他。    看着莫小林这个小叔叔有气无力的拖着两个大号箱子,两个被莫大娘这个偏心的奶奶教育的很好的小家伙,就急忙的捣腾着小短腿儿,哒哒哒的跑了过去,一边分手想要接过箱子帮忙拖,一边满脸担忧还学着莫大很的语气关心道:“小叔你累了,快快!快去歇着去,箱子交给我和小丫就好。”    小丫也使劲儿拖着莫小林手里的箱子点头附和道:“对呀!小叔,我们可有劲儿了,你就放手去歇着!”    虽然两个小不点儿一片好意,但莫小林哪好意思把比他们人都高的大箱子扔给两个小家伙,而且两个小家伙这么担心的帮忙,可想而知他在家人心目中有多么娇弱。    尴尬的扯起笑脸一脸无奈的说道:“好好小叔知道你们厉害,都是好孩子,不过你们这么大的箱子,你们那里搬得动,帮我拖着点儿劲儿就好了”    为了照顾两个小家伙失落的情绪,还一脸夸张的喊:“哎呦!我感觉都轻了不少,你们两个小家伙还挺有劲儿,没几步了,我们走快点儿搬回去。”    两个小家伙虽然对自己人太小不能照顾好小叔有点儿失落,不过还是使劲儿的打起精神了,听着莫小林的话又更有动力了,使劲儿拖着箱子帮着忙,那皱着眉头,小手拽的紧紧的样子别提多可爱了。    莫小林也有了玩心,配合着两个小家伙玩儿的挺起劲儿的。    于是一大两小三个废柴,嘿哟嘿哟的跟搬了几百斤的重东西一样,使出吃奶的劲儿拖着大箱子往家走去。    莫小林刚才在离家没多远的小树林里把两个大号藤编箱子都装的满满的,海带,鱼干儿,海米,虾酱,腊肉,火腿……全都是他倒卖倒卖特地留出来的稀罕货。    费了老鼻子劲了才把两个藤编箱子搬回了屋,扔在了堂屋中间累的够呛的莫小林也不准备收拾了。    瘫在了椅子上,歇了口气儿,结果小丫小心翼翼端过来的水杯,咕嘟咕嘟的就灌了两大口凉水,大冬天的喝凉水,那感觉别提了,透心凉啊!    虽然连着打了两个冷战,但一个四五岁的小娃娃忙前忙后帮他搬东西,还给他倒水,莫小林哪里舍得责怪?况且农村人一年四季都是喝凉水的,老莫家也就只有莫小林自己矫情的要喝凉白开要喝热水。    “我们小丫可真乖,小姑娘就是比较贴心,还给小叔叔倒水喝,你长福哥就没这个眼力劲!”莫小林摸着小丫稀疏柔软的小黄毛,看着小姑娘抿着嘴羞涩胆怯的样子,夸张的感叹了一句,又转过头,吩咐有点儿不服气的小长福:“长福哇,去帮小叔把你小婶儿叫回来收拾东西,哎呦,把这些东西搬回家可累死我了,都没有力气收拾了,还愣着干啥,还不快点儿去,趁家里没人,到时候还能给你们两个小不点儿单独拿两个糖当辛苦费,毕竟那两个大箱子可不轻,总不能让你们两个小不点儿白忙活一场。”    听到有糖吃长福哪里还记得刚才的不平?哎了一声,转身就屁颠屁颠的跑出去喊人了。    长福走了,屋子里就剩莫小林和小丫了,莫小林一边跟小丫用幼稚的童言童语唠着嗑,一边仔细的把小姑娘上下打量了一遍。    看着小丫比他刚穿过来的时候那皮包骨的模样多了不少肉,虽然看起来还是枯黄的瘦弱,但至少脸蛋,胳膊腿儿都有了点儿肉,不再是火柴棍儿一样可怜又吓人的模样了。    看到家里的日子越过越好,连孩子们都越来越有肉,越来越健康,莫小林这个家里的顶梁柱相当有成就感的自豪了一番。    于是心情愉悦的拉过小丫这个乖巧的小姑娘,从口袋里(其实是从空间里)    拿出梳子一下一下梳着被他揉的杂乱无章的小黄毛。    梳好了以后又把给媳妇儿买的缠着红绳的橡皮筋拿了两个出来,一个被用来给小丫在头顶捆了个小揪揪,另一个递给小丫让她收着给她姐姐。    看着小姑娘一会儿稀罕的拿着手里的橡皮筋儿看了又看,一会儿又摸摸自己的小揪揪,那满足兴奋的跟他小声说谢谢的样子乖巧又懂事,联想到上辈子那些作天作地的熊孩子,让莫小林也心里酸酸软软的。    这边长福为了吃糖那是很有动力的,乡下里-->>到处野的小男孩儿跑惯了的,跑起来跟风一样相当的快,没一会儿就把正在仓库烤火的秦小慧喊了回来。    不过回程的时候,因为秦小慧走的慢,他频频回头催促,看喊不动又跑了回来,没一会儿又受不了这慢悠悠的速度又跑到前面去了,这来来回回的跑来跑去,别提多着急了。    看着长福这活力十足的可爱样儿,快当母亲的秦小慧虽然也心里也急着去见好久没回家的丈夫,却仍然小心翼翼稳稳地走在后面,一点儿也没有加快脚步的意思。    摸了摸自己才两个多月,还只是有点儿硬硬的小腹,一边期待的幻想着几个月以后白白胖胖的乖儿子,一边又想着莫小林知道这个好消息以后会怎样的激动高兴,嘴角不自觉的就挂上了温柔甜蜜的笑容。    等秦小慧跟着急忙慌的长福一起到家的时候,莫小林已经给小丫扎好了小啾啾正在给他讲故事呢。    听到声音抬头的莫小林,一眼就看见了娇俏小媳妇儿那亮晶晶饱含着思念与情意的眼睛,刚想说点儿什么,跟媳妇儿述一下衷肠,就被着急吃糖的小长福给打断了。    于是只好认命的先打开藤编箱子,从包裹里翻出大白兔奶糖,一人给他们拿了两个,才把两个小家伙给打发了出去。    没有了小电灯泡,这对小别重逢的夫妻,终于可以没有顾忌的手拉着手,互相交代着分开那段时间彼此的工作生活。    莫小林说着报社,说着新同事,说着他的采访他的文章,秦小慧也细细的给莫小林描绘着家里温馨平淡的生活。    不过说到村里买拖拉机和配套工具的时候,亮晶晶的眼睛崇拜的看着莫小林,还把这段时间村子里大家对他们的羡慕和照顾说的很是仔细的,那与有荣焉的小模样,让莫小林也挺直了腰板,更添了几分得意。    本来他给村里联系买拖拉机就没有多少私心,家族这种团结一致,相互帮助的精神和行为让他多了几分认同和归属感,所以工作之余有这样顺手就能帮一把的事儿,他一点儿也没有多想,自然而然的就做了。    虽然他帮忙的时候想没有图啥,不过村里人能念他的好,对他的家人多两分照顾,怎么都是一件让人暖心的事儿。    等小夫妻俩说了一会话,莫小林才想起他的东西还没整理呢,于是,打开藤编箱子,拿出一个小包裹,哪怕周围没有人也还是小声叮嘱:“小慧,这些是我特地给你买的,云县有一个大桃园,桃干儿品质相当不错,给家里也买了,这一包你收着当零嘴儿慢慢儿吃,还有奶糖、牛肉干和巧克力都是放的住能填肚子的,你拿去上班儿的时候吃,你先拿去收起来,待会儿家里人都回来了,看到不好。”    秦小慧只顾着惊讶甜蜜了,木呆呆地把东西收起来,锁进柜子里才想起来她还没跟小林说她怀孕的事儿呢。    于是磨磨蹭蹭走出去,看着莫小林害羞甜蜜的说道:“小林,我还有一件惊喜没有跟你说呢。”    忙着收拾东西,又给空出点儿位置的箱子里,塞了两包海米进去,听到媳妇儿的话,也没有抬头随口回道:“哟,什么惊喜呀?”    “我有了!”    “啊?”呆愣的莫小林大脑都当机了,反应不过来。    “我怀~孕~了。”秦小慧加大了音量拖长了音喊道。    看莫小林还是木呆呆的,没有反应,于是伸手在他面前晃了晃,继续道:“怎么傻呆呆的?我怀孕了,已经两个多月了,你要当爹了!”    “啊,我媳妇怀孕了,我这就当爹了?”虽然莫小林变成男人结了婚以后后,也做了有孩子的心理准备,可这两个多月他在外面忙活的头晕脑胀的,也没想到这么快就要当爹了。    不过对孩子他还是很喜欢的,上辈子因为身体的关系,不能结婚生孩子有个幸福的家庭,也不是不遗憾的,却没想到这辈子这么快就把什么都弥补了过来,关心疼爱他的爹娘,相互信任依靠的兄弟,情意绵绵的小媳妇儿现在也将要有孩子了。    “我当爹了!哎呀,我真的要当爹了!孩子两个多月了,还有多久出生来着?也不知道是男孩儿女孩儿,不过没事儿,我莫小林的孩子怎么都是讨人喜欢的,哦,对对,我这次带了不少好东西回来,海米火腿啥的好吃又营养,到时候让娘多做点给你吃……”脑子里消化了这个惊喜以后,莫小林只剩下激动高兴了,围着媳妇儿跟个小狗儿一样转着圈儿念叨个不停。    媳妇和老娘    莫小林坐的晚上的火车回家,到家的时候也不到九点,这时候大家的也才刚上工没多久。    秦小慧帮着精神亢奋好不容易冷静下来还是念叨个不停的莫小林一起收拾好东西,就准备继续上工去了。    虽然她工作清闲,又怀了孕,稍稍偷会儿懒儿也没事儿,可这样的事儿总不好太过分,她回家也快一个小时了,马大嘴这两天对他们家可嫉妒了,让她逮着嚷嚷出去,即使不会罚的太重也还是不好听,太伤面子了。    不过秦小慧刚一说要去上工,莫小林就急忙把手里正在收拾的衣服团团,扔进了衣柜里,说他在家里没事儿待着无聊要跟着去。    秦小慧无奈的看了他一眼,本来还怕他坐这么久的车回家太累,想劝他休息一下,可看到他亮晶晶的眼睛亢奋的样子,还是很甜蜜的点头答应了。    毕竟孕妇总是有点儿敏感脆弱的,秦小慧怀孕这么久莫小林都不在家,这回男人好不容易回来了,当然想跟他待在一块儿了。    而莫小林本来回家的时候还挺累,想收拾好东西睡个回笼觉来着,可即将当爹的惊喜,让他神经亢奋的不行,这会儿根本睡不着了,当即就决定跟媳妇儿一起上工去。    小夫妻俩一路亲密的走在一起,手拉着手说着有关孩子的话题,两个新手父母在说起肚子里的孩子来总是有说不完的话,轻易就能感受到彼此对孩子的期待。    感受到媳妇儿话里话外对生男生女的忧虑,莫小林还体贴地安慰了一番,“放心男女都一样,我家也不是那重男轻女的人家,爹娘是口硬心软,你看大妞和大丫就知道了,都是跟家里的男孩儿一样读书的。”    “嗯,我知道了!不会再胡思乱想了。”这个话题有点儿现实,秦小慧虽然这么点头答应着,心里却并没有轻松多少。    她也知道老莫家算是好的了,不管是吃饭还是读书,大面上都是一视同仁的,但儿子总是更受期待,婆婆也会更高兴更重视。    况且莫小林这么优秀有本事,现在又在省城上班儿,还经常不在家,在外面也不知道会遇到多少优秀的姑娘,她长得虽然不错,但跟城里的姑娘比起来总是自卑的认为不如人家,虽然知道以小林的人品和对她的情意不会在外面乱来,但她还是有点儿心虚没底气,想着有了儿子会让她更有底气?这次怀了孕,看莫小林这么在乎,傻乎乎很高兴的样子才安心了点儿。    虽然看出来媳妇儿的口不对心,但对于农村这种根深蒂固重男轻女的想法,莫小林也知道他这时候说什么都没用,用力握紧了手心里媳妇儿柔软的小手,心里想着还是以后生出来用实际行动表示。    一想到以后会有个长得像他或者像媳妇儿的小姑娘被人骂赔钱货就气愤的不行,再想一想萌萌的小丫头含着眼泪咬着嘴唇,可怜兮兮要哭不哭的画面,他就更受不了,心里揪揪的难受。    在心里下定了决心,要是媳妇儿生个姑娘的话,他一定要好好宠着疼着,还要给他娘做一做思想工作,绝对不能让自己的女儿受这样封建思想的余毒和迫害。    虽然夫妻俩对孩子的性别问题,怀着不同的想法和打算,但都有志一同的结束了这个让人有点儿无奈现实的话题,更加实际的讨论起来孩子的户口问题。    这个时代的国家政策,孩子的户口都是随母亲落的,这个现实问题有效地阻隔了城乡结合,也给那些想要凭借嫁个城里人跃出农门的农村小姑娘们增加了一条很难跨越过去的鸿沟。    哪怕好些像莫小林这样农村出来的小伙子也会努力的娶个城里媳妇儿,好改换门庭让自己的后代以后都成为吃国家粮的城里人。    而像莫小林这样夫妻两个只有男人是城里户口的,想要给孩子挂上城市户口是很麻烦的。    而莫小林在公安局也没有熟人,虽然多送点儿礼也不是办不到,但莫小林觉得城里那点儿小孩儿的供应粮其实跟村里分到的人头粮并没有多少差别,而且他也不差这点儿东西,不想这样费心费力做无用功。    不说改革开放以后城市户口越来越不值钱,就说等到恢复高考了,他也是要考大学的,到时候因为大量的知青回城,政策也会宽松不少,反正都是送礼欠人情,到时候他一次性的把媳妇儿孩子的户口都迁到京市首都去。    到时候看看他这些年攒的钱够不够,要是买个房子,估计落户口的事儿还能更轻松点儿。    不过这样的打算就不好摊开了跟媳妇儿解释了,于是只好把城里小孩子那可怜的口粮跟村子里还算可观的人头粮拿出来比较了一下。    又把城里中小学那乱糟糟的情况形容待更夸张了点儿,这才算给他把孩子的户口落在农村的行为找到了一个合理的解释。    而且这也不算全是借口,城里的小学那样乱糟糟到处有人抄家造反闹革命的环境,的确不太适合正在塑造三观的小孩子待在里面。    反而是公社的小学,因为要照顾自己公社的老百姓们,老师都是从附近村子里招的,家庭成分没有问题,而且跟孩子们也相熟,所以现在都还能正常上课,也没有像城里那样被学生们逼的好些东西都不敢教了,更不敢管那些无法无天的红_小_兵们。    小夫妻俩从孩子的户口聊到孩子的教育,最后走到仓库的时-->>候已经聊到找个什么样的儿媳妇或者女婿了。    等回过神来,两人都有点儿不好意思,这可真够着急的,唉,没办法!新手爸妈的兴奋激动,谁都避免不了啊!    在门口呆愣了两秒,最后还是有点儿脸红的秦小慧拉着这会儿正在努力装成若无其事的莫小林进了仓库到了小炉子旁边坐下。    然后用钥匙打开旁边记账的桌子下面一个带锁的抽屉,拿出一小罐儿红糖,舀了两勺红糖到桌子上摆着的一个搪瓷杯里,正准备去拎小炉子上面烧着的大侣壶来倒热水,就被眼疾手快的莫小林抢了先还唬着脸教训她道:“哎呀,你都怀孕了,不小心的点儿,拎什么大水壶?”    一边倒水还一边继续道:“以后这样的重活累活都交给我来,我不在家,你就找娘,家里这么多人呢,也别不好意思自己硬撑着,听见没?”    虽然被教训了,而且秦小慧也不觉得自己有那么娇弱,不过看到莫小林大惊小怪的样子,她还是一脸甜蜜乖巧的点头认错,答应着。    最后那杯甜的腻人的红糖水,也被莫小林严肃的一张脸,递给了怀孕的小媳妇儿。    又想起他回来还没去看老娘去,要是他这一上午都在仓库陪媳妇儿了,这对婆媳肯定得闹矛盾,于是身为好丈夫,好儿子的莫小林又叮嘱媳妇儿乖乖在这儿上班喝水,问清楚了莫大娘在哪儿干活,就转身去地里找他娘了。    走的时候还不放心,一边喊着:“小慧呀,下班儿的时候你别忙着回家,等我过来接你一起回去。”    一边一步三回头的往后看,最后想了想没啥好叮嘱的了,才狠狠心念念不舍的走了。    这时候虽然天气刚刚暖和一点儿,但在农村已经开始为播种做准备了。    松土、施肥还要把那些生命力顽强已经开始冒头的杂草都收拾干净,而莫大娘今年因为儿子有出息了,家里也没了有那样重的负担,就没有再去挖土施肥那边干重活多挣工分,轻松的混在老弱组里收拾着杂草磨着洋工。    看到莫小林一路跟人打着招呼,走过来的时候,还用满是土的手揉了两下眼睛才确认了一般,一脸惊喜地迎了上去。    “哎呀!小林回来了,怎么回家也不提前发个电报说一声呢?托你的福,我们老莫村也买上拖拉机了,要是知道你要回来,怎么都得开车去接你一趟,才不枉你费心费力搭上人情联系一番!”    几句话的功夫,莫大娘已经走到莫小林跟前了,两个多月不见,硬是拉着他的手上下打量了好几圈,念叨着:“哎呀,瘦了瘦了,也晒黑了,早知道去报社当记者这么辛苦,还不如当初留在罐头厂呢,那里近便还每个月都能回家,现在你三哥也在那儿,你们兄弟俩也有个照应,现在你一个人在省城,生病了也没人照应,还要到处出差风餐露宿的,可苦了我的儿子了。”    听到老娘的话,莫小林抽了抽嘴角,无奈的劝慰道:“娘!我哪里就受什么苦了,报社的伙食可比罐头厂好多了,经常都有肉吃,出差也有补贴,住的是招待所,到地方采访人家也会拿出好肉好菜招待我们的,哪里就能瘦了,我感觉我还重了点儿了。”    怕老娘还要继续过这个话题,莫小林凑到她耳边悄悄地说:“最重要的是出差除了这些明面上的好处,我还可以上当地买便宜的特产,这次回家我就买了两大箱子了好东西,这些在外地买都买不着的稀罕东西,在当地起码便宜一大半,还能可着好的挑,娘你以后放开了吃,吃完了我下次再给你带回来,花不了几个钱。”    果然两大箱子好东西一下就转移了莫大娘的注意力,她立马就紧张的问道:“东西你放好没?家里可没人啊!可别让人给摸走了!”    着急的一拍大腿就要回家看看,“不行,我得先回家把东西锁好了来!”    幸好莫小林眼疾手快地拉回她,急忙说道:“娘!娘!我锁好了的,你放心,我把两个大箱子都放你们房间的炕边上了,出来的时候还用大锁头把房门挂上了。”    然后掏出钥匙递过去说道:“喏!这是钥匙。”    莫大娘接过钥匙,笑眯了眼,一边夸着莫小林能干有本事做事还细心,一边神神秘秘的凑过去悄悄的问:“两大箱子你都买了些啥?”    莫小林也很有兴致的跟她挤了挤眼睛,学着她的样子悄悄的说道:“那买的东西多了去了,云县的桃干品质好,我就买了不少桃干,海王村的海货多,海带,海米,海参,鲍鱼啥的补身体又有营养,我就买的更多了,一大箱子都是,哦,还有一些熏的好的腊肉火腿,你待会儿回去看,保证你满意就是了。”    听到这么些好东西,莫大娘馋的都要流口水了,魂都勾走了,那还有心思继续回去上工去。    不过这时候下工时间还早,而且儿子难得又有机会陪她上工,于是想按着痒的不行,想要回家看好东西的心思,一脸骄傲的拉着莫小林重新回到了拔草的队伍里。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款款、爱10瓶;随身空间有点爱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兄弟妯娌    这一上午莫小林都跟在老娘后面儿,一直混在老弱妇孺拔草的堆堆里,一会儿被老娘拉着到处炫耀配合着给她长脸,一会有一下没一下帮着老娘拔着分给她的那一小块儿地里的草。    其实这些地都是锄过一遍的,挖松了土拔起草来并不费劲,可莫小林笨手笨脚的还是经常把草根拔断了,一点儿巧劲儿都不会使,连拿着小锄头想要把泥土砸碎了,把草根弄出来,都差点儿砸着脚。    吓得莫大娘急忙把小锄头给他没收了,念叨了他几句就打发他去捡那些已经被挖出来摆在地上的草,土里的草都不用他帮忙了,帮不了多少忙不说看着还怪危险的。    这进了城当了工人就是不一样,地里干活儿的手艺都扔光了,以前虽然坚持不了多久,但割起麦子来也是像模像样儿的,现在连草都不会拔了,幸好小儿子能在城里找着饭吃,铁定只能受气让他哥哥们养了。    虽然莫小林干起农活来不像个样子,连几岁的小孩子都比他利索多了,但看到的人不仅没有笑话瞧不起他,还因为他的威望和能耐,都变着花样的夸着莫小林孝顺勤快,连跟莫大娘不对付的马大嘴也都只是撇撇嘴走到了一边,让莫大娘这个当娘的别提多神气了。    好不容易挨到了中午休息的时间,钟声一响起,莫小林就拉着他娘去接媳妇儿回家了。    而因为有长福小丫这两个报信的小崽崽,莫家几个嫂子、莫老爹、莫大林他们也约好了似的,都没有急着回家,在路口等着呢。    等到莫小林带着老娘和媳妇儿一路聊着天儿走过来的时候,都围了过来,一下就热闹了起来。    “小林啥时候回来的呀?”    “你媳妇儿怀孕了两个多月了,你知道不?”    “对呀,快要当爹了,以后可得稳重点儿。”    “小林这次回来休息几天呐?”    “对呀,你三哥过两天也要放假,你们兄弟这么久没见可得好好叙叙。”    ……    最后莫小林和他娘,一左一右护着怀孕的小媳妇,被一家人簇拥着热热闹闹的往家走去。    不过一回到家,莫大娘就什么都顾不上了,随口吩咐了一句莫大嫂让她做午饭,就急忙窜到了房门口,摸出钥匙打开了锁头,推开门,一连串动作快速流畅,在几个嫂子伸长了脖子好奇眼馋的目光中,钻进了屋子里,啪的一声关上了门。    没一会儿,莫老爹也忍不住了,装作若无其事地咳嗽两声,背着手也进了屋。    看老娘的宝贝劲,小林带回来的好东西肯定不少,不然,她也不能这么遮遮掩掩都不给看,但莫大林他们虽然好奇却不好追问。    毕竟莫小林已经给家里交了一半儿工资了,这些东西都是他拿私房钱贴补家里,孝顺爹娘的,爹娘愿意拿出来是一回事儿,他们要是明着惦记就不太好看了。    所以这时候即使心里痒痒几个嫂子也老老实实的做饭的做饭,喂鸡的喂鸡。    从这就看得出来,老莫家的男人即使被媳妇儿骑在头上的莫三林,都把媳妇□□的很好。    不管心里怎么想,至少明面上总是明理懂事,不会乱说话影响他们兄弟之间的感情,老莫家这么大家子人还没有分家能这么和睦也是有原因的。    而莫大林和莫二林两兄弟更不会惦记弟弟孝顺爹娘的东西了,而且大多数爹娘也会拿出来贴补他们,贴补孩子们的。    虽然他们当初那么省吃俭用供弟弟读书也有过弟弟以后出息了,拉拔补贴他们的想法,但真到了这时候,两个农家老实汉子还是很不自在的。    于是莫大林虽然有舍不得弟弟贴补的好东西,但还是担心的叮嘱了莫小林道:“那个啥……小林呐,手里攒点儿钱不容易,家里现在有吃有喝,还有你和三林每个月交上来的工资,你……你别再乱花钱贴补家里了,弟妹现在怀孕了,以后生孩子养孩子很费钱的,你也得顾着点儿你们的小家,别到时候有个急用啥的,手里一点儿私房钱都没有,到时候弟妹不得跟你闹矛盾啊!”    莫二林也在旁边附和道:“大哥说的对,你不读书以后,家里不用往外卖粮食,山上抓的东西也能自己留着吃,日子就好过多了,到长富长大之前家里又没有娶媳妇儿这样的花钱大头,娘现在手都松了不少,你没看见家里几个小崽子都长肉了吗?再说你上次拿回家那么些奖励连一半儿都没吃完呢,你手里那一半儿工资是留下来吃饭的,可别为了节约钱省吃俭用的把身体饿坏了。”    看着两个哥哥不像老娘那样知道他有“稿费”的外快,都因为他经常大手笔的往家里买东西,反而担心着他的夫妻关系,身体状况,劝他顾着小家存私房钱了。    莫小林哭笑不得的同时,也因为他的付出得到回应关怀,更觉得这样的家人兄弟值得他好好对待,珍惜。    于是稍稍透露了点儿他在外头上班儿有外快的事儿,最后还对两个操心的哥哥安抚道:“大哥,二哥你们放心,我买东西心里有数,肯定不能把钱都花光了,再说我们也没分家,小慧也跟着一起吃呢,她还怀孕了,娘肯定会给娘开小灶的,我多买点好东西,那不是应该的吗?”    最后莫大林两兄弟虽然没有说服弟弟勤俭持家存私房钱,但是知道了他除了工资以外还有外快,也没那么担心,还少了点-->>儿占弟弟便宜的不安。    毕竟虽然都是被接济,但省吃俭用拿出来和从手指缝里漏出来的那是两个概念。    前者是个大人情,用起来都心虚,而且亲弟弟这样接济他们,既担心也舍不得,但后者就好多了,哪怕知道莫小林也没有那么富裕,但是看到家里瘦弱的孩子渐渐有了肉,也都舍不得再拒绝莫小林的这份好意。    不过即使如此两个老实厚道的兄弟俩还是觉得占了莫小林的便宜,一边结伴着去自留地继续使劲忙活着,一边都在心里打算着让媳妇儿在小林媳妇儿生孩子坐月子的时候多帮把手。    唉!吃人这么多好东西,怎么也得出点儿力才行,小林这边估计是用不上他们帮忙了,也只能上弟妹那边使使劲儿了。    莫小林看着大林,二林又去自留地忙活去了,坐了一晚上火车,又出去帮忙拔了会儿草,当爹的兴奋劲儿也过去了,感觉堆积起来的疲惫困倦一下子就涌了上来,也没力气再去地里帮忙,直接就回屋躺炕上了。    而秦小慧这一阵子因为怀孕,莫大娘当宝贝似的娇养着,不仅喂猪喂鸡做饭这样的活儿不用她轮着干了,就连换下来的脏衣服都经常被莫三嫂主动热情的帮她洗了。    而且怀孕了以后坐久了容易腰酸背痛的,所以这几天中午她都会在炕上躺着休息一会儿。    这会儿莫小林一进来就躺她身边儿,马上就呼呼大睡了,都没注意到身边有个人。    秦小慧本来就没睡着,看到男人累成了这个样子哪里还躺着下去,爬起来倒了热水给她擦了擦脸,又给他盖好被子,才悄悄的出了房门,准备去厨房看看有啥吃的,先给小林拿过来吃点儿,再让他睡。    这个时代的饭菜其实都很简单,中午那点儿时间就更敷衍了,除了莫大嫂提前回来熬好了放那儿的红薯粥,也就在烙两个饼抓两把咸菜的事儿。    看到秦小慧过来说莫小林累的睡着了,想要给他先弄点儿吃的,莫三嫂立马就反应了过来,急忙把手里还在揉的玉米面又给了莫二嫂,一边拿起碗就舀了一碗稠稠的红薯粥放到灶台上,一边扯着嗓子招呼莫大嫂:“哎呀,大嫂你先别切咸菜了,先给我把火烧上,我给小林摊两个鸡蛋,让他先吃上。”    然后手脚利落的忙着摊鸡蛋的时候还不停地念叨:“小林坐这么远的火车回来肯定累着了,还那么孝顺,跑去帮娘干活拔草去,唉!我家俩臭小子,以后要是这么有出息又这么贴心就好了……”    “想什么美事儿呢?长福一看就不是那块料!到现在都还数不清数呢!连小丫这个小丫头片子都比不上……”莫二嫂还没反应过来就被莫三嫂把玉米面塞到了手里,看到莫三嫂又把给小弟妹献殷勤的机会抢了去,这阵子因为莫二林让工作的举动,大家都让着她,让莫二嫂脾气见长,这会儿怼起人来也不过脑子,不过后来反应了过来也渐渐熄了声。    莫三嫂被下了面子,说的还是她宝贝儿子,刚才笑盈盈的脸,“唰”的一下拉了下来,沉默的把两个煎鸡蛋铲了起来,拿个碗装起来和刚才红薯粥一起递给秦小慧,扯着个难看的笑脸儿说道:“弟妹你先把这些拿去给小林垫垫肚子,待会儿睡醒了再给做点儿好吃的。”    对两个嫂子的官司,秦小慧不好参与,等莫三嫂平时对她很是照顾,这会儿当然站在莫三嫂这边安慰道:“长福还没开始上学,那哪里看的出来聪不聪明的,再说人跟人不一样,有的人他就是偏科,别的怎么都学不好,一遇到他擅长的东西就比别人都聪明。”    说完话还看了一眼正不自在的莫二嫂,才端起碗转身走了。“那嫂子你们忙,我先给小林送饭去了。”    等秦小慧走了,厨房里一下就安静了下来,莫二嫂也知道她怼人的话牵扯到孩子有点儿过分了,而且现在二林也因为拖拉机是小林牵线的关系,挤掉了大队长家的小山当上了拖拉机手。    之前上县城学开拖拉机的时候,三林也是出了大力气的,毕竟这次买的拖拉机是用莫小林的关系直接上厂子里拉的,不像以前有县里帮忙培训拖拉机手,要不然他们家也不能那么容易把大队长家的莫小山压下去。    她现在再像以前一样,老是针对莫三嫂就显得他格外不懂事儿了,可她这会儿也只是之前怼人怼习惯了一时没收住嘴,但又拉不下脸来道歉,于是只好沉默的揉着烙饼的玉米面。    而莫三嫂因为工作的事儿,也硬气不起来,虽然二林也当上了拖拉机手了,但那还是在村子里也没有工资,哪里人跟工人相比?不过,以前对嫉妒起来格外惹人厌还老在她跟前蹦跶的莫二嫂只能生闷气,现在也有底气给甩点儿脸色看了。    莫大嫂刚开始遇到这样的事儿,还在中间调解,可这样的事情多来几次,每次也都只是拌几句嘴,连吵架都吵不起来,现在都懒得搭理她们了。    而莫大娘在屋子里稀罕够了两大箱子儿子带回来孝敬她的好东西,这会儿心情愉悦的哼着大喇叭经常放的□□,满脸笑容的进到厨房看到的就是这样一个大家都沉默干活的场面。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手榴弹的小天使:秋~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惜雨10瓶;276576935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二合一    儿媳妇们不整幺蛾子专心干活儿当然好了,莫大娘也不管她们好像有点儿臭臭的脸色,走过去在灶台边儿上转了一转。    看玉米饼快烙好了,打量了一圈没有看见她这阵子格外看重的怀着她宝贝儿子小金孙的儿媳妇,于是对莫大嫂问道:“老大媳妇儿,你去看小慧是不是又腰疼躺炕上了,这饼都快烙好了,也不用烧火了,架两把柴进去就行了,快点儿去把小慧喊出来吃饭,这怀孕了可不能饿肚子。”    “娘!小慧今天没躺,小林睡觉去了,说是累的不行,倒下就睡着了,刚小慧还给送饭进去,我还给煎了两个荷包蛋呢。”莫大嫂还没来得及回答,莫三嫂就抢先表功道。    “娘知道你是个好的,知道好歹!哎呀~!你说我也是老糊涂,小林从省城回来坐了这么久的车,我不说让他休息休息,还让他陪我拔了一上午的草。”听到莫三嫂的话,莫大娘拍了拍脑袋一脸懊恼的后悔道。    “唉,你说说这孩子也是,咋就这么孝顺呢?你要累了就跟我说回来休息呗,硬挺着干啥?老娘可是干活儿的好手,还缺你那点儿活儿不成,买东西也是每次都大手大脚的,给我买一大堆,上次拿回家都还没吃完呢!哦,对了,老三媳妇儿给小慧煮两个糖水鸡蛋,你们也别眼馋羡慕,你们当初怀孕的时候也没少吃我的鸡蛋,小林还买这么多好东西回来,一家人都沾他的光,人都吃胖了……”莫大娘就这么明是抱怨,实是炫耀的一边念叨一边看莫大嫂把糖水鸡蛋就好了,才出了厨房,往莫小林他们房间走去。    留下三个眼馋羡慕的母亲,默默决定以后多监督管教一下自己的儿子,教育他们向小叔看齐。    而莫大娘在儿媳妇们跟前炫耀完,立马就三步并作两步,走到莫小林他们房门前,也没有急慌慌的推门进去,侧耳听了听,看屋子里静悄悄的,就小心翼翼的把房门推开一个缝儿往里看了看。    把正收拾好碗筷,转身准备拿到厨房去的秦小慧吓了一大跳,“啊!”的一声,差点儿没把手里的碗扔出去。    拍了拍胸脯心有余悸地小声道:“哎呀娘你咋这么静悄悄的冒出来呢?可吓死我了。”    莫大娘有点儿心虚,但看了看睡得正香的莫小林,还是压低了声音小声的倒打一耙道:“你说你胆子咋这么小?都怀孕了,还这么一惊一乍的,可别把小林给吵醒了,走!别在这儿说话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