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卫昭睁开眼时,已经天亮了。 李总管让宫人伺候卫昭更衣。 卫昭特地吩咐,要穿上朝的衣裳。 李总管提醒道:“陛下,今日早朝已经结束……” 卫昭转头看向李总管:“结束了?” 这才天刚亮? 李总管点头。 卫昭只好说道:“让刘太傅与周丞相将奏章送过来。朕要亲自批阅奏章。” “遵命。”李总管转身离开。 今日早朝,没看到卫昭上朝,刘太傅与周丞相心里讥笑。 两人刚下朝,回到府内准备批阅奏章,宫人前来传话。陛下让他们带着奏章入宫! 这昏君,又在搞什么? 刘太傅与周丞相对视一眼,两人只挑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奏章带进宫里。 “太傅与丞相来了。”看到两位大臣来了,卫昭朝他们露出一个友善的笑容。 刘太傅行礼言道:“陛下,奏章老臣带来了。听闻陛下要亲自批阅奏章。” “嗯。”卫昭点头,他伸出手:“将奏章拿过来给朕看看。” 李总管立马走过去,将刘太傅与周丞相手里的奏章拿过来,放到桌上。 卫昭拿起其中一本奏章,全神贯注的浏览起来。 见卫昭看得如此认真,刘太傅眯着眼睛,若有所思。这昏君,莫非真想听政? 周丞相目光深邃地望着卫昭,心里也诧异。这昏君,竟然也会认真处理国事的时候! 片刻后,卫昭抬眼,望向刘太傅,他朝刘太傅招手:“太傅,朕有一事不解,请太傅为朕解答。” 见卫昭一副虚心请教的模样,刘太傅一本正经地走过去,开口问道:“陛下请说。” 卫昭伸手,指着奏章的内容,问道:“这个字,是什么?还有这个字,朕也不认识。” 刘太傅:…… 周丞相同情地望了眼刘太傅。 刘太傅青着脸,心里恼火,但是却又不敢冲卫昭发怒。 他此生最大的败笔,就是教了这个昏君! 深吸一口气,刘太傅沉声说道:“这个字念‘亳’,亳州。这个字念‘袁’。亳州县令袁友芳在办案中忽然暴毙,需要派人到当地接任。” 卫昭点头:“原来如此。这是谁写的奏章,字不行,太丑。” 刘太傅:…… 刘太傅觉得头疼,他呼了口气,告诉卫昭:“不知陛下对此事有何意见?” 卫昭问道:“太傅与丞相以为,该派何人去接任,较为妥当?” 刘太傅说道:“新科状元盛述。” 周丞相开口言道:“新科状元,应当留在京城。依老臣之见,应当从新科进士当中,派出一人到亳州管理当地百姓。” 刘太傅斜眼看向周丞相:“丞相将新科状元留在京城,莫非是想招入门下?为你所用?” 周丞相面色冷淡地回应道:“非也!新科状元盛述有才,理当留在京中,协助京兆尹办案!” 刘太傅冷笑:“谁人不知,京兆尹乃丞相门生。丞相倒是会抢人!” 见这两人吵起来了,卫昭拿起参茶,慢悠悠地喝着茶,看这两位大臣撕逼。 刘太傅与周丞相就此事,争执了一下午。卫昭从他们的对话当中,得知了不少事情。 原来朝□□有三大势力,其中两派势力是刘太傅与周丞相的。另一派势力是直接听从陛下命令的禁军与十六州军队。原主虽然昏庸,但是并不是傻子,至少还懂得牢牢握紧兵权。 卫昭打了个哈欠,出声言道:“二位慢慢吵,朕先出恭。” 刘太傅:…… 周丞相:…… 他们两人为国家事情,吵得口干舌燥的。这昏君,竟然一直在喝茶! 刘太傅青着脸说道:“时候不早了,老臣不打扰陛下,先行告退。” 周丞相黑着脸说道:“老臣也告退!” 卫昭摆手说道:“天还没黑,二位继续吵。没关系,朕喜欢看你二人吵架。” 刘太傅:…… 周丞相:…… 这昏君,把他们当成什么了! 刘太傅与周丞相面无表情地转身离开。 卫昭让李总管搀扶着他出恭。 回来后,卫昭对李总管说道:“朕的兵符在哪?” 李总管:…… 李总管僵笑着回应道:“老奴不知。” 卫昭沉思,琢磨了一下,问道:“禁军统领是何人?” 李总管:这昏君真是越发昏庸了!如此下去,卫国危险! 无声地叹了口气,李总管低着头回答道:“是赵统领。近段时日,长公主生产,赵统领请假在家中照顾长公主。” 卫昭点头。难怪禁军一直听从皇帝的命令。原来还有这层关系。 卫昭摆手:“朕乏了,回宫歇息。” 李总管立马安排人,送卫昭回寝殿歇息。 路上,卫昭忽然言道:“明日将新科状元叫入宫,朕要见他。” “遵命。”李总管点头。 卫昭又说道:“明日早朝,记得叫醒朕。” “遵命。”李总管瞅了眼卫昭。 回到寝殿,卫昭让人都退出去。自己在寝殿里翻找了一遍,将所有角落都翻遍了,都没有找到类似虎符的东西。 这原主会把兵符藏到哪呢? 作者有话要说: 刘太傅:我没有你这样的学生! 存稿君:作者大人托我给你们带个话。本文每天下午六点更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