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千岁,第四十八章 完结(下),千千小说网移动版
返回第四十八章 完结(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公主府。

    苏蕉儿“醒过来”后, 便从将军府回了自己住处,据说走时气得眼泪汪汪,任凭温疏水如何挽留都没有搭理。

    实际上, 这会儿她正百无聊赖地仰在软榻上, 偶尔坐起来,喝一口桌上的莲子银耳羹。

    温疏水清早去明因寺, 还偷偷跑来看了看,叮嘱她乖乖等人回来。

    “温将军回来了吗?”

    “小千岁,明因寺路途遥远。”

    “那哥哥回来了吗?”

    “还没有消息。”

    她便喝了几口银耳羹,又乖乖躺回去,回想起这几日的事情。

    起初是温将军要她隐瞒刘京允的身份, 这反而引得外人猜测不断。

    后来,白马中药,突然狂躁。院里的下人一共便只有那些, 费些功夫便能查出是谁动的手脚。

    温疏水把锅都推给了刘京允。

    外界便以为这孩子顽劣不堪, 冲撞小千岁, 温将军竟还不加追责, 只是禁足而已。

    结果游湖, 又解掉禁足, 亲自带他出门。

    别说苏涟恼怒,就是坊间痛骂温疏水虚情假意负心汉的百姓都不少。

    若非苏蕉儿知晓内情,只怕是也要伤心一阵。

    她知道,温将军很快要有大动作了, 哥哥了解以后也是支持的。

    正想着, 门口跑进来个宫人,冲她行了礼,却是对向云道:“向云姐姐, 您让我盯着宋府,有动静了。”

    苏蕉儿乱七八糟的思绪一止,闻言也坐直了,关心道:“怎么了?”

    将军府有楚家的眼线,虽说是温疏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结果,但刘京允显然不能继续留下。

    公主府也不合适,最后送去了宋家。

    见都紧张地望过来,那宫人忙道:“不是什么大事,就是常家夫人上门拜访宋夫人,大概是为了儿女的婚约做最后商谈。”

    常渊先前裸身睡大街,名声尽毁,宋母听说以后,气得药都喝不下去,边心疼女儿,边急着要解除婚约。

    她虽盼望死前看到女儿有个归宿,却绝不会交给这样不检点的人。

    常家理亏,一直拖着也不是办法,今日亲自上门商议,确实没什么不对劲。

    脑海里浮现刘京允充满敌意的小脸,苏蕉儿不知怎的,心里总是不安。

    向云看出她的迟疑,也知她在府中无聊,体贴道:“正好,小千岁与如歌姑娘也算相识甚欢,却还不曾上门看望过宋夫人,择日不如撞日,奴婢这就去安排。”

    苏蕉儿忙点点头,起身让宫人整理着装。

    宋母并非出身世家,原先只是乡野里一名普通妇人。

    好在儿子争气,挣得军功累累,在京中置办了宅院,才将母亲接过来颐养天年。

    也是因为这般出身,宋母与京中其他贵夫人聊不到一处去。

    后来宋霖牺牲,她又缠绵病榻,更是门可罗雀,无人问津。

    今日常夫人上门,谈的是儿女婚事,她怎么也要撑起病体接待,且态度坚决,这婚是一定要退的。

    一来二去,本还有意和好的常夫人也拉下脸:“我儿再怎么也是少卿嫡子,没想到贵府如此眼高于顶,看来是我们攀不上了。”

    宋母病容暗沉,眼神浑浊,人却清醒。

    以先前常家若即若离的态度来说,若非常渊出了这档子事,只怕她到死都等不到常家人上门看望。

    下人匆忙进来:“夫人,小千岁来了,说是来看望您的。”

    场上凝滞的气氛倏地被打破,常夫人眼神一变,又重新露出笑来:“早听说如歌与小千岁交好,看来是真的,宋夫人好福气。”

    宋母不置可否,眼见苏蕉儿已经到了门外,赶紧在床上磕了个头,道:“我这身子也无法下地迎接,怠慢小千岁了。”

    向云让宫人将补品交给宋家下人,微微笑着福身,替苏蕉儿道:“宋夫人哪里的话,宋将军为国捐躯,乃是民族英雄。您是英雄母亲,理应我们尊重您才是。”

    提到儿子,宋母眼眶一热:“难为还有人记得那孩子。”

    “宋夫人这话……怎么,宋将军功勋卓著,竟还有忘恩负义的白眼狼忘了?”向云意有所指。

    一旁的常夫人顿时尴尬地撇过头:“既然、既然小千岁来了,那我就先告辞了。”

    苏蕉儿望着她身边一个婆子一个丫鬟,却是忽然愣了一下:“常夫人,你来的时候,只带了两个人吗?”

    常夫人脸色一僵:“是啊……怎么这么问?”

    宋母也道:“小千岁,确实如此,她进门时,身边便只有这两个下人。”

    苏蕉儿这么一说,向云也猛地反应过来,见常夫人要走,冷声道:“夫人留步,还是再坐坐。”

    常夫人忙摆手:“不了,我家里事情繁多……”

    “门房提过一嘴,进宋家大门时,你们一行是四个人,除了你,还有两个丫鬟一个婆子。”

    屋内静默一瞬,那婆子走出来,镇静道:“是还有个丫头,不过半路闹肚子,寻茅厕去了。”

    向云步步紧逼:“既然如此,常夫人都要走了,还不将人寻回来?”

    “是……”婆子给另一个丫鬟使了个眼色,“还不快去把她找回来。”

    宋母也品出些不对劲,想起女儿临走时叮嘱的话,要她今日看好家中,尤其是放在西厢房的那个孩子。

    “且慢,我府中地形,还是我身边的下人清楚些,让她代为引路。”

    常夫人欲言又止,好不容易坐下来,却如坐针毡。

    向云靠近宋母,低声问:“夫人,那个孩子在哪里?”

    宋如歌说过,公主府的人可以信任,宋母便如实说了。

    一行人赶紧往西厢房寻去,推开门,房内空空如也。

    门口看守的下人顿时大吃一惊,结结巴巴道:“不、不可能啊,我们一直守在这里……”

    话音未落,便看到不远处大开的窗户,炎热的风灌进来,吹动斑驳树影。

    刘京允在将军府就曾翻窗逃跑,没成想一个疏忽,又让他得逞了。

    向云皱眉,快步往外小跑。

    不过,倘若不是刘京允心甘情愿,也没人能将他从窗户带走。

    见她神色不对,苏蕉儿便知出事了。

    向云问宋母多要了些人手,在府中四处搜寻。

    门房没有见到人出去,应该是还在府中某处。

    这会儿已经没功夫去细想,对方到底是如何知道马车里的刘京允只是个幌子,又如何知道真正的刘京允藏在宋府。

    众人忙碌着四处搜索,逐渐分散开来,一刻也不敢停歇。

    苏蕉儿帮不上别的忙,就看一看其他人落下的地方,却也始终没有什么发现。

    这片挖了一口池塘,视野更是开阔,夏日草木旺盛,沿河岸生出极高的杂草。

    拨开翠绿缠绕的杂草,便紧挨着池塘,不是能藏人的地方。

    就在几个人要走过去时,落在后头的苏蕉儿忽然听到一声轻微的动静。

    像是银铃碰撞发出的声响。

    只是竖起耳朵听时,那声音又不见了,似是幻觉。

    “叮铃——”

    苏蕉儿猛地回头,跑过去拨开那一丛比人还高的杂草。

    后方竟延伸出一小块平台,丫鬟打扮的女子正死死摁住不停挣扎的孩子,手里高高举起一把锋利匕首——

    苏蕉儿脑子里顿时一片空白,想起温将军说,他要以这个孩子为引,引出那场战役的真相。

    身后其他下人追上来,离得都有些远。

    等苏蕉儿反应过来,她已经飞扑上去,撞开丫鬟的手,死死抱住她的腰。

    二人滚作一团,扑通一声落进池塘里,水花四溅。

    死里逃生的刘京允彻底愣住,等反应过来,忙往水里看,手腕上还戴着那只银镯子,两颗铃铛发出微弱声响。

    他哭喊道:“救命!快来人啊!她掉进水里了!!”

    向云本就一直守在苏蕉儿几尺的距离内,没有走远,也是最先跑过来的,面色焦急地一头扎进水里。

    苏蕉儿不会凫水,这池塘对她来说与匕首一样危险。

    清澈的水中,她艰难睁开眼,终于看清丫鬟的面容。

    楚婕眼神阴冷,宛如游走的毒蛇,吐出沾满剧毒的红色信子。

    苏蕉儿还死死抱着她,又呛了水,正难受时,手臂上倏地传来一阵疼痛。

    本就是娇气的小公主,顿时吃痛松手,鲜红的血融入池水中,又逐渐淡去。

    楚婕似乎打算一不做,二不休,再次扬起匕首——

    向云一把推开她,将苏蕉儿捞过来,艰难地朝岸边游去。

    很快,宫女丫鬟陆陆续续下水,一起将苏蕉儿捞起来,只见她紧闭双眼,面色发白,衣裳还浸了血水。

    这样的惨状,顿时让人心头一紧。

    好在落水没有多久,苏蕉儿缓了会儿,慢慢睁眼,剧烈地喘起气来。

    向云松了口气,一屁股坐到地上,完全没了平日里大宫女的仪态,哭道:“小千岁,你吓死我了!”

    “你怎么能如此莽莽撞撞地扑上去!晚些让将军与太子殿下知道……”

    苏蕉儿这才后知后觉地苦恼起来,心虚地闭上眼,哼哼唧唧:“向云,我手臂疼。”

    向云忙将她抱起,宋府的府医也赶了过来,先包扎伤势,回去再让公主府的女医细细检查。

    另一边,下人押着从另一边上岸,企图逃走的楚婕过来。

    她亦是浑身湿透,发髻散乱,身上沾的都是苏蕉儿的血,显得尤为可怖。

    哪里还像那个温雅端庄的楚家大小姐。

    向云狠狠道:“楚小姐,对不住了!把她送到将军府的地牢去,等将军回来处置!”

    ……

    从明因寺离开,已过了巳时,陈皇后本还想留他吃饭。

    但温疏水心里总是不安稳,便婉拒了好意,快马回京。

    只是路途遥远,等回到京城,已近午时。

    烈日高悬,一进门,便被人拦住,说小千岁出事了。

    温疏水瞳孔一缩,顾不得规矩,长街纵马,直奔公主府。

    伤口上了药包扎妥当,只是吃了药,人昏昏沉沉的,已经睡着了。

    连向云的眼睛都是红肿的,可见情况有多危机。

    听完她的叙述,温疏水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小心掀开苏蕉儿宽大的袖口,看到底下缠绕的白纱,隐隐透出红色。

    他心里一窒,知道这娇气包最怕疼,这样的伤,怕是一直到愈合都要吃许多苦头。

    摩挲着小姑娘失去血色的面颊,声音冰冷:“人呢?”

    “楚婕在将军府地牢关着,刘京允…就在外面。”

    宫人试探着观察他脸色,想起先前刘京允故意让小千岁吃榛子,将军似乎也不打算严厉处罚,这次恐怕也差不多。

    谁知,温疏水竟直接提剑走了出去,浑身透着股暴戾阴沉,让人疑心他是否真打算一剑解决了那孩子。

    向云是知晓榛子那事内情的,苏蕉儿手臂上的红疹还是她亲手点上去。

    那次是假戏,温疏水自然淡定,这回小千岁可是真真切切地受了伤,他护起人来,恐怕比太子殿下还要可怕。

    刘京允眼睛肿得看不清人,便听得一声冷语:“跪下。”

    他腿一软,扑通跪倒,这回不需别人催促,连声道:“对不起,对不起……”

    温疏水将冰冷的剑刃架在他脆弱的脖子上,森森道:“若非她舍身救你,你哪有命在这里哭哭啼啼。”

    他脸色这样糟糕,刘京允顿时白了脸,哽咽道:“她、她没事?”

    温疏水不吭声,他忽然大哭起来:“对不起,她、她说我爹娘还没死……呜呜呜,还说、还说只要我听她的,就、就让我见爹娘呜呜呜。”

    “她这样说,你就信了?”温疏水冷冷问。

    刘京允从袖子里拿出一块玉佩,哭道:“这、这是她给我的,这是我娘的东西,她肯定见过我爹娘。”

    温疏水用剑尖挑过来,玉佩上纹路特殊,还雕着字,难怪能一眼认出来。

    他笑了:“我早说过,你一家是路上遭逢山匪,被劫财害命,你不信。如今这赃物出现在她手里,你猜她与那些山匪是什么关系?”

    刘京允再聪明,也只是个五六岁的孩子,不曾想到这一层,浑身颤抖起来。

    虽猜到那些山匪的出现,并非全是巧合。但温疏水也是看到这玉佩才彻底确认,山匪确实是与楚家勾结。

    他残忍道:“她串通山匪害你全家,你竟然还帮她做事,可笑。”

    刘京允嘴唇颤抖,终于匍匐在地,痛哭失声。

    温疏水摩挲着那玉佩,到一边坐下,耐心地等着他哭干眼泪。

    他垂下眼:“说,你父亲到底隐瞒了什么。”

    刘京允哭得脸颊通红,抽噎道:“我、我不知道……”

    “你什么都不知道?”

    “我、我只知道一件事。”刘京允低下头,用衣摆擦了擦眼泪鼻涕,声音越来越小,“我爹、我爹是逃兵……”

    做逃兵是一件极其耻辱的事,为了保全父亲名声,难怪他一直不肯提起。

    “那日、那日爹回家,忽然要全家一起搬走,我听到他和娘说,官府派人来抓逃兵了。”

    说到这儿,他怯怯地看了温疏水一眼:“我能不能知道,你们为什么要抓他?”

    “有线索表示,刘崇通敌叛国。”

    刘京允连忙摇头,着急道:“我爹不是!他放不下我娘和我才从战场逃回家,但他不是叛徒!”

    温疏水不置可否:“那你倒是说说,他逃回家时,那笔横财哪里来的?”

    刘京允没了声响:“这个我不知道…”怕他不信,强调道,“我真的不知道!”

    “不过、不过我爹有一本册子,埋在后院李子树下。”

    刘家的小院他们早就搜了个底朝天,什么也没有,后院的土也尽数挖开了。

    温疏水淡声道:“李子树下,埋的是一只酒坛子。”

    刘京允摇摇头:“酒坛子拿开,要再往下挖才能看到。”

    触及到他审视的目光,忐忑道:“我、我也是好奇,半夜偷偷看见的,每回爹喝了酒,便会挖出册子涂涂画画。我也不知道他写了什么……”

    温疏水眸色深了深,吩咐手下快马加鞭赶去刘家。

    到了这个地步,刘京允愿意开口,说的应当不是假话。

    要不了两日,一切就该真相大白了。

    刘京允怯生生地道:“我知道的都说了,我、我能看看小千岁吗?”

    温疏水瞥了他一眼,只是道:“把人带下去,好生看管。”

    刘京允神色顿时暗淡,倒也没有再如以前那样闹腾。

    ……

    夜深,月色浓厚。

    楚国公府。

    楚国公坐在书房中,眉头紧锁,不时望一望外面:“小姐还没有回来吗?”

    “回国公爷,还不曾。”

    楚国公的脸色越发灰败。

    想起女儿临走时的话,若是她不能按时回来,恐怕事情要走到最坏的一步了。

    即便楚婕提前意识到出京的马车只是个幌子,又借常夫人的名义悄无声息进了宋府,没想到还是不能成事。

    倘若不是那姓刘的小子心眼颇多,只肯与楚婕见面,也只听楚婕的吩咐,他断然不会让女儿去冒这个险。

    如今杳无音信,只怕是……

    楚婕一旦暴露,再怎么咬紧牙关,温疏水恐怕就要顺藤摸瓜,查出一切事情。

    当年的事一旦暴露,只怕即便扳倒苏涟,他的外孙、北晋二皇子,也永远都无法登上储君之位。

    更糟糕是,恐怕整个楚家荣耀都要毁于一旦。

    楚国公沉痛地闭上眼,心思百转,做着最后的挣扎。

    有人敲响书房的门,楚炜的声音传来:“爹!爹!”

    “什么事匆匆忙忙。”

    楚炜推门进来,慌张道:“任玉回乡祭祖的路上,遇到了山匪!连人带车一起翻到山崖下去了!”

    这本就是楚国公的安排,自然不意外,只是瞪了儿子一眼:“一点小事你慌成这样,若是有你妹妹一半本事,为父也不至于如此头疼!”

    楚炜顿时噤了声,悻悻道:“若是父亲细心栽培,儿子也不是不行……”

    楚国公哪里有心思听他抱怨,猛地站了起来,眼底精光闪烁。

    虽时机不成熟,但事已至此,就只能放手一搏了!

    ……

    八月十七,入夜,京城万籁俱寂。

    街道上空无一人,只偶尔有巡逻的卫兵小队经过。

    苏蕉儿一向睡得早,尤其这几日要好生养伤,更是作息良好。

    半夜,整个公主府却被一声沉闷巨响惊醒。

    很快,四周街坊的烛光陆续亮起,靠近宫城的方向隐约传来兵刃相接的刺耳声音,夹杂着数不清的嘶吼呐喊。

    有人猜到发生了什么,往日最喜欢凑热闹的百姓纷纷躲在家中,不约而同地紧闭门户。

    苏蕉儿忙掀开被子,急急地喊人。

    向云提着灯进来,镇定道:“小千岁,不要担心,今夜很快就过去了。”

    她说的没错,外面的动静只持续了大约一两个时辰,便偃旗息鼓,似乎是压制住了。

    苏蕉儿松了口气,睡是再睡不着了,睁着眼到天明。

    偌大的京城藏不住事,一大早,昨夜的情况便隐隐有了风声。

    说是楚国公忽然起兵谋反,意图攻入皇城,取而代之。

    阵势极大,绝不是突发奇想。

    好在卫兵及时整装赶来,还出现了一支没见过的精锐部队,强强联手,很快便镇压了□□。

    据说那是陈国舅手上的三千血骑,平日里藏匿形迹,可一旦江山有难,便会挺身而出。

    温疏水一夜没合眼,沐浴换了身干净朝服,破天荒地上朝去了。

    其实这一夜谁也没有睡,苏涟代为掌政,坐在龙椅上时,垂下眼来,与他对视片刻。

    朝中顿时涌动着不一样的气氛,往日里争先进谏的言官都纷纷噤了声,联系到昨晚兵变,都知有大事发生。

    开朝。

    一阵诡异寂静后,穿着朱红色朝服的温疏水跨步出列:“臣,有本启奏。”

    这还是这位大将军第一次这般正经地上奏,殿中朝臣不自觉屏住呼吸,听他陈述。

    原以为说的定是昨夜楚家兵变,谁知温疏水说的却是一件旧事。

    “去年臣率军北征,收复失地,最后一役,宋霖所率前锋部队遭遇敌军埋伏,全军覆没。”

    “经查证,乃是因为有人走漏行军路线,通敌叛国。”

    此言一出,全场哗然。

    通敌卖国,这罪名与谋反也不相上下了。

    苏涟沉吟道:“温卿继续说。”

    “这个人,就是楚国公楚晔。”温疏水道,“说来可笑,前锋部队上千人尽数蒙冤牺牲,不过是为了悄无声息地杀掉其中一人。”

    楚家到底枝叶茂盛,立即有人着急反驳:“温将军!此等罪名不可胡乱揣测,楚国公与宋将军可素来没有恩怨!”

    “他与宋霖确实没有仇怨。”温疏水厉声道。“所以我更加不解,只是为了除掉一个人,便可以随手葬送上千名无辜将士的命吗!”

    “那人姓冯,名疾风,乃是宋霖麾下一名前锋大将。”

    群臣面面相觑:“此人我闻所未闻,堂堂国公,为什么要取他性命?”

    温疏水看了眼殿外:“那就要问问国公爷自己了。”

    卫兵将楚国公押上殿,他须发散乱,衣甲肮脏,整个人狼狈不堪。

    他看了眼温疏水,神色灰败,只是死不开口。

    “国公爷不说,我替你说就是。”

    “那人乃是二皇子与二公主的亲生父亲。”

    涉及皇家隐秘,本不好当朝揭破,但苏涟听了也只是冷笑一声,并未阻止。

    楚贵妃入宫后,久得不到禄安帝宠幸,春闺寂寞,勾搭上了那时还在宫中当侍卫的冯疾风。

    冯疾风是武人,容貌俊朗,身强体壮,颇得楚贵妃喜欢。

    加之二人都年轻,很快便有孕。

    那时陈皇后已有一儿一女,连得了一次临幸的赵妃都侥幸怀上龙胎,楚国公便做主留下孩子。

    因时日不对,最后还是催产,好在生下来是对龙凤胎。

    冯疾风的存在便是个极大的隐患。

    楚贵妃那会儿正年轻,对他颇有好感,提前通风报信,让他逃出京城,参军去了。

    天高皇帝远,楚国公也管不到。

    谁知一年多前,他发现,这些年冯疾风竟缓步升职,如今已是军中前锋大将,再不是那个籍籍无名的侍卫。

    眼看二皇子就要成年,楚家亦是蒸蒸日上。

    楚国公与女儿商议,决定趁北征时下手。

    只是战事太过顺利,眼看不日就要班师回朝,最后只得出了最阴狠的法子。

    话已至此,群臣震惊,半晌,才有人结结巴巴问一句:“温将军...可有证据?”

    温疏水冷道:“是要楚贵妃通奸的证据,还是楚国公杀人灭口的证据?不巧,我这里都有。”

    原本他留着那枚玉戒以备不时之需,没想到,半夜里国公府那位表少爷会只身前来,愿意作证。

    人从山匪手里救下,前两日就悄悄回京了。

    一桩桩、一件件,全都被毫不遮掩地摆到青天白日之下。

    楚家这些年做过的肮脏事,数不胜数。

    这座看似风光辉煌的国公府,底子里早就烂透了。

    群臣终于激烈谈论起来,也有不少人见情势无法逆转,跟风痛骂楚家。

    温疏水左耳进右耳出,只觉嘈杂喧闹。

    苏涟从高处走下来,拍了拍他的肩:“接下来的事,便交给我。你现在出宫,还能陪蕉儿吃个早饭。”

    温疏水略拱手,在一片热火朝天之中悄然退场。

    苏蕉儿果然正拿起筷子,见到门口的人,眼前一亮:“温将军,你下朝啦?”

    见到她明媚笑颜,温疏水捏捏眉心,多日积累的疲惫一扫而空。

    下人赶紧多添了一副碗筷。

    苏蕉儿崇拜地望着他:“我昨夜睡前忽然想到,那日你去明因寺,是不是就是找舅舅出手去了?”

    温疏水坐下来,顺手往她碗里舀了颗素丸子,表扬道:“越发聪明了。”

    苏蕉儿疑惑:“可是,那会儿你怎么就知道楚家要谋反?”

    狗急还会跳墙,他堵尽了楚家后路,人家未免不会孤注一掷。

    温疏水笑了笑,却不想与她讨论这样复杂的话题:“方才得到消息,大约明日南梁使团就要进京了。”

    苏蕉儿抓着汤匙的手一顿,眉尖轻轻蹙起,模样又得意又娇俏可爱:“那他们可要白来一趟啦。”

    温疏水失笑,故意道:“哦?怎么说?”

    苏蕉儿凑近他,小声问:“你不是我未来夫君吗?”

    温疏水眼神一凝,落在她扑闪扑闪的眼睛上,哄道:“再叫一声。”

    苏蕉儿一愣,严肃道:“不行,还没有成亲呢。”

    他哼笑一声,也不强求:“行。”

    如今尘埃落定,再没有别的事比眼前这娇娇更要紧。

    待新婚夜,他总要翻来覆去听个够才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