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不是木匠皇帝,第342章 草原东部人心在大明,千千小说网移动版
返回第342章 草原东部人心在大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巨子制度最大优点就是拉进兵卒与上面的距离,实际上提升了兵卒们的话语权和地位。
    兵卒地位提升,卫所才能立得住,而不是人都逃窜了。
    辽东各部其实已经在畅享这种新制度,不少人跟着御马监的人在学,甚至卫所也在开展学习。
    比如目前新建的辽河套卫就有开展。
    按说卫所日子比较苦,但是熊廷弼、张铨经营有方,绝不让土地兼并、牲畜私有、卫所兵变成农奴。朱由校又通过海运让辽东驻军虽多却不缺粮,辽东粮食充盈,粮价就不会过高,粮价不过高土地兼并的利益大幅降低,就没什么人铤而走险,冒着被严惩的风险去兼并土地。
    孙传庭亲自带人在辽河套把新的卫所建设起来,新建的卫城和带城墙的市镇不仅可以提供军事防御,还能在冬天给人员、牲畜提供御寒场所。还因地制宜种植适合当地与畜牧的作物,比如在辽河套千里湿地种植稗子,籽粒可当粮食与饲料,还可酿酒御寒;秸秆是上好的干草,根还能医治跌打损伤、止血。关键是稗适合在沼泽地生长,不怕碱。产草量很高。
    辽河套风力非常充足,还是试验热气球、滑翔机的绝佳场地。
    张铨、孙传庭这两个卫所出身的干才,不仅新建了辽河套卫,还带着这个新卫所好好开展了新兵家、新公输家和新墨家的理论学习与动手实践。
    不时能看到热气球和滑翔机在空中飞过,辽河套的蒙汉百姓已经对此渐渐熟悉,不再像一开始一般惊若天人了。
    孙传庭拿着一本《墨子》七十一卷本第五十七篇·飞行,然后看着热气球和滑翔机的飞行情况,感慨墨翟见到此景会是如何感触?
    “此皆风力所致也。知者善假于物也:风帆、风车、风磨、风车、气球、滑翔物皆假于风力也。布油涂曰油布,油布可挡风雨。楚有知者用细油布作倒水滴状物件,下口挂一桐油灯,点燃油灯,此物膨胀升空。油尽灯灭,此物渐渐缩小,徐徐坠地。
    此热气球原始之物也。
    若此物加大,口下坠一筐,球顶置一风帆,筐内之人拉动细绳控帆,可为飞行之物也......”
    现在热气球造出来了,虽然是京城兵仗局王徴他们才能造,但是试验和改进都在辽东进行,自己也算是提供了大量助力。
    孙传庭感觉颇有自豪的感觉。
    再看看滑翔机,已经有完整起落架、降落伞、望远镜和投掷炸弹的滑翔机,现在兼具侦查和打击双重功能,就是难操作。
    当年墨子也是这么说的,真不知滑翔机如果跟热气动力再深度结合,能是什么效果?
    两千多年前的墨翟不仅钻研科学技术,仔细观察自然现象,还身体力行亲自制作飞行物件,可谓是“知行合一”,为后世人的典范。
    他甚至没有太多资金支撑,很多试验都没法深入,但是他的理论研究没有停止,还为后人探索出了方向,寄托后人实现他的飞天梦想。
    现在大明银子足了,有不少能拿来做实验,那可是真金白银和人命安全啊。
    “小心!小心!”
    不远处热气球在降落,这个过程也挺危险的,幸亏风力不是很大,一点点缩小热气球中间的灯火足以一点点降落。
    之前也出现过突然出现大风或龙卷风,导致热气球被卷走,人员降落伞都来不及使用惨遭摔死的情况。
    许多事让人扼腕叹息!
    当年墨翟、公输班肯定也是吧。对于墨翟设计制作的木鸢,公输班就在墨子木鸢的基础上用竹子改进了风筝的材质。
    现在滑翔机的事已经不是机密,连建奴都见过,没有什么必要保密,滑翔机成了从战场回来的退役军人吹牛的故事之一。
    京城北郊这一年多来每天进行热气球和滑翔机实验和训练,京人早已屡见不鲜,魏良卿早已宣传到家了,许多京城闲少还骑马驾车去观看训练。
    “不能停止革新,否则以后算不上多新。”
    孙传庭看了眼辽河套众人都对滑翔机、热气球熟悉了,以后这些算不上太新的武器。
    需要继续发明改进。
    还有农作物。
    黄克缵、徐光启对于新作物也大加推广,建议在山西北部设立试验田,那里有许多沟豁正好试种土豆、玉米、南瓜。
    朱由校大手一挥,把辽东也纳入试验区。
    这里很冷,能适应的可能只有土豆,但是土豆真好吃啊。
    山西卫所出身的孙传庭发自内心喜欢上土豆的味道了,希望种子能多活一些,草原上其实也是一大堆丘陵而不是平原式草原,这些丘陵有不少适合种土豆。
    “天启皇帝真的能振兴北方啊......”
    ......
    朱由校此时也在关注北方战略。
    草原东部民心所向,这就奠定了大明必胜的底气。
    喀尔喀蒙古中的扎鲁特部,就已经跟辽河套建立起密切的贸易和人员往来。
    朱由校看看目前形势,逐步收编喀尔喀扎鲁特部已经在推进,西北重整一番之后收编土默特顺义王部,并把河套正式纳入版图也只是时间问题。
    把蓟镇搞好,并对付林丹汗部是下一步的计划,但现在还缺少合适的理由。
    “刘侨。”
    锦衣卫指挥使刘侨应声而来。
    “可以确定虎墩兔身边众人收买得如何了??”
    “可以搞定十六七个重要人物,部分是通过金银攻势,部分则是对虎墩兔改宗不满,还有的早就想摇摆攀附我们。跟他们都是单线联系,他们彼此不知道,还互相防范呢~”
    “好,后金皇太极收买的情况呢?”
    “那边已经买通虎墩兔身边重要喇嘛,可以对虎墩兔直接影响。”
    此事暂时是锦衣卫在推进,也只有锦衣卫和少量蒙古籍将领知晓,大明这边是搞定察哈尔部的一些将领和中层头目,皇太极那边则是要游说林丹汗。
    皇太极是要林丹汗亲后金反大明,成为牵制大明的重要棋子。
    朱由校要打林丹汗,然后让林丹汗众叛亲离,部下纷纷投靠大明。
    双方目标不一样,但是恰恰能走到一起,两全其美各取所需,反正都围着这个“傻子”在布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