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格达以北的决战,几乎打成歼灭战。
不仅奥斯曼的几十万大军大部分溃散以后无路可逃,被明军大部分俘虏,就连近十万的奥斯曼近卫军主力,也半数战死,半数负伤和被俘。
穆拉德四世仅带着八百亲卫冲了出去,往北边立刻逃跑。
如同惊弓之鸟的穆拉德四世仓皇逃入北边的沙漠,借着对沙漠地形的了如指掌才侥幸逃出生天。
穆拉德四世留下的六万主力近卫军正在先与十一万二线军团围攻明军九万多中路军,打的很憋屈,他们的兵力虽然是洪承畴中路军人数的二倍,可是北面三万从西部穿插来的明军很难缠。
他们遭到南北夹击,没有发现三万明军又在新的地方挖出了战壕。
这件事完全颠覆了他们的认知。
因为他们挖掘临时壕沟完全依靠民夫,原来他们二十多万强军五天攻不破的壕沟全部是明军自己挖的?
怪不得打了几天没有发现明军那边动用当地民夫,原来明军既是战兵又是工兵,要是换上他们挖一天战壕之后就像死狗一样爬不起来了,可是明军丝毫不耽误继续作战。
他们这些奥斯曼近卫军主力自认为是世界上无敌,真是夜郎自大,现在才知道他们与明军相比他们简直是井底之蛙。
双方正打的不可开交,只要六万近卫军主力撤出战斗,估计用不了两个时辰那十万多二线战兵就会全军覆灭。
按穆拉德四世的安排计划他们明天上午撤出主战场,可是现在刚过去多半天穆拉德四世的七万主力近卫军就全军覆灭了。即使把结果告诉他们,他们也不会相信,东部明军只过来四万多人,四万多明军全歼七万奥斯曼主力近卫军?简直是天方夜谭。
可是十七万奥斯曼军尽然被十二万多明军击垮了。
其余被打得溃散的要往北跑,却被明军前部兵团的骑兵截住退路。
原来明军前部兵团,大军摧枯拉朽般击败敌人二线大军,骑兵都没投入战斗,直接来机动迂回。
一日夜二百里路,赶到敌人北边截击。
把除了穆拉德四世和800亲卫以外的溃军一网打尽。
洪承畴也发起进攻,俘获大量敌人丢弃的辎重。
明军击败敌人以后,第一时间派出斥候追寻存放骆驼的沙漠新月沙丘链后面的骆驼,以及驼奴,还有五百名近卫军骑兵守护兵的踪迹。
沙漠成鱼鳞状或者沟豁状,足迹无法清除,即使清除也无法恢复原来的自然形状。所以后勤物资早早就被明军盯上了,打仗打得就是先搞生产和后勤,然后才是双方兵马见面交战,朱由校当然让御马监和锦衣卫早早盯着,得胜以后要一口气拿到敌人的物资。
足够四十万大军在沙漠使用的帐篷、衣服、骆驼,以及数量惊人的面饼、面粉和饮水。
虽然敌人溃军自行劫掠和哄抢,糟蹋了不少后勤物资,但由于贺世贤、曹文诏、曹变蛟的骑兵推进迅速,敌人溃兵的哄抢只持续了半个时辰,之后就被明军俘虏。
贺世贤、曹文诏、曹变蛟等人话不多说,把带头哄抢物资,以及被明军俘虏后还不老实的敌人,直接杀头。
接连杀了上千个敌人不老实的俘虏以后,剩下的噤若寒蝉,当然不敢有什么异动,更不敢继续偷窃物资了。
因此,敌人储备多时,集结于两河流域的食物和饮水物资,超过三分之二被明军缴获。
......
巴格达战场发动前,朱由校让滑翔机及时通知了在埃及西奈半岛指挥作战的孙承宗、祖大寿等将领,命令他们同一天向耶路撒冷进军。
与此同时,早已整装待发的十二万明军二线军团,加上埃及的五万民兵,向盘踞在耶路撒冷的奥斯曼三线地方军发起了猛烈的进攻。
明军专门设计的四轮巨大战车上的四门弗朗机冷凝炮,旋转底座固定在战车底板上,可以旋转三百六十度开炮。
后面两个一米五高的实芯橡胶轮用车轴固定,车轴与车体有弹簧和卡槽固定;前面两个直径一米的橡胶轮是用缸体和弹簧组合而成的万向轮。
驾辕的马有两匹,套马也是两匹,四匹马均穿着透气轻便铠甲,鸟铳与箭矢对其伤害不大。
车厢有铁甲防护板与橡胶里衬,既可以防止噪音,又能起到被枪弹击中之后起到减震作用,车厢挡板有一米五高,车上炮手与车乘人员身穿铠甲,安全性能很高。
战车上还有四个持有燧发枪的守护者。
这种战车底盘是一块钢板,取下四轮便是沙橇,装卸轮子有专门的工具,每个人都会操作。
战车夹层储备有淡水和食物、弹药,穿越沙漠时车顶还可以固定篷布阻挡风沙。
如果车上不布置弗朗机炮的话,可以布置射程三里以上的射击手二十四名;还可以在车上用虎蹲炮对敌人发射开花弹和散弹。
明军这次的军事行动动用了战车一千二百辆,剩下的以步兵为主,在行军时一切辎重均放在车上,减轻了步兵的负担。
主战场大获全胜,次要战场也一切顺利。
孙承宗、祖大寿带着武装到牙齿的明军与埃及兵,轻松拿下耶路撒冷。
敌人大马士革军心溃散,不战而逃。
波斯大军也发起进攻,拿下巴格达以北几百里区域,奥斯曼治下纷纷倒戈投降。
奥斯曼近卫军早已把沙漠的明暗泉眼记录在地图上,并且在泉眼附近储备了粮食,在沙漠里只要办法得当,存放的粮食三五年后取出来照样食用。
穆拉德四世逃跑到阿勒颇,收拢各地杂牌军十万人,却依旧人心惶惶。
多数人已经知道根本无法继续打下去。
手下都有求和的想法,但穆拉德四世表示,绝不求和。
奥斯曼土耳其核心区域只有一小部分是真的忠诚,其他多数区域都是被征服以后,跟着劫掠吃肉,或者被迫臣服的。
现在大明完败奥斯曼主力的消息传开了,整个西亚中东,乃至亚欧非的局势,都要变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