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不是木匠皇帝,第493章 高丽行省换批官员,千千小说网移动版
返回第493章 高丽行省换批官员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孙传庭也想了想说道:“兴安岭山脉遍布冰雪和森林,两侧又是草原和对河流的平原,既然地形如此多元,不如我们也多元选人。
    蒙古扎鲁特部的多巴擅于驯马、广宁副将罗一贯和辽南水师把总黄龙,分别擅于骑兵、防守和水师,可以搭配发挥作用。”
    这一讨论就选出来不错的班子。
    初步草拟出来。
    大兴安岭镇,总兵姜弼、副总兵罗一贯,他们所部兵马大部进驻当地。
    武骧左卫派将领为参将并抽兵两千,蒙古扎鲁特部多巴为游击将军率一千五百人调到此地。还有辽南游击黄龙升职为游击将军率一千人进驻。
    基本班子搭起来了,还要安排好卫所和城镇。
    朱由校计划与负责奴儿干都司的魏忠贤、张铨好好商议,要搞就把东北平原给搞好,下辖一批汉人卫所、索伦人村镇和汉蒙女真索伦融合的城市。
    卫所、村镇和城市各有作用,需要好好规划一下各县与卫所,所以要等老魏和张铨一起详细讨论。
    跟魏忠贤许久没见了,这位老伙计被自己派到奴儿干都司和草原上,红衣主教的名声如雷贯耳,可是也吃了不少苦头。
    接下来不需要红衣太监巡视苦寒之地,倒是要去内地尤其是东南、华南和西南走一趟。
    老魏的任务要有变化了,这次要享福了~
    且不说后面要跟魏忠贤、张铨做规划,现在还有一件事要处理。
    那就是高丽省洗牌之后,要大幅加强府县建设。
    高丽历史上属于华夏的一部分。
    古高丽的来历可是很久的,当时的古高丽在地理位置上大致位于辽东和高丽半岛,后来随着商朝的灭亡,箕子作为商朝王氏血统,带着残存的势力来到辽东一带,开始成立了第一个高丽国家,史称“箕子高丽”。
    但是在西汉年间,燕国的将领带兵杀入高丽,取代了箕子王国,建立了“卫满高丽。”
    本以为高丽就这样独立出来,并自立为王,但是他们被汉武帝灭掉了,于是高丽成为西汉的领土,汉朝在高丽设置了“汉四郡”,就为了方便管理高丽。
    不过在西汉时期,高丽就成为了华夏东北的政权所在基地,因为是华夏人建立的,并且时间久远,因此被称为古高丽。
    只有南部的百济、新罗不属于华夏,在唐朝衰败时新罗吞并了百济与高丽,统一了高丽半岛,彻底从华夏独立出去了。
    独立之后的高丽与华夏、契丹、金朝征战不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元朝时期后,高丽又一次进攻,并成功的占领了图们江等地。
    朱元璋建立大明之后,高丽成了明国的附属国,每年向大明进贡朝拜,明朝也担负起了保护高丽的职责。
    自此双方疆域倒也基本确定。
    高丽从新罗建国起,经历改朝换代,不断北拓,利用中原王朝兴衰变化和种种外交手段,最终将边界推进到鸭绿江、图门江一线。
    这回朱由校接纳高丽入大明,建立高丽行省,安定民心提供保护,又用计灭了高丽独立派,灭了建奴以后更是民心归附。
    高丽回归华夏,高丽行省安排一位总督,朱由校选择了袁可立。
    袁可立是一位文武双全的全才,这几年他一直致力于高丽回归华夏的工作。
    高丽独立一千多年的根源就是高丽的王族李家其实不属于华夏人,高丽南方人也不是华夏人,要让高丽彻底归心,必须消除李家与南方士族这一隐患。
    朱由校用釜底抽薪的计策清除了南方反对华夏的士族,彻底挖掉了李家王朝复辟的根基,又把李家两位国王及其兵力驱赶到倭国。
    不过李家一千多年来的家族势力遍布高丽,这些人始终是不安定因素,这就需要移民、改造并举,逐渐削弱李家的残余势力。
    地方官员也重新换一批,把天启二年进士里成绩和人品都很不错的黄道周、倪元璐、张国维三人调到高丽任职历练。
    倪元璐文学修养很高,书法家。
    黄道周是学者、书画家、文学家、前世还是民族英雄。
    张国维前世还是兵部尚书、民族英雄。
    这三人德才兼备,将他们派到高丽行省担任文官,正适合高丽士族文人的脾胃。
    高丽尤其敬佩道德比较优秀的人,对能力强的人未必佩服,但尤其敬佩大明以德服人。
    别看高丽近代羸弱,无论是历史还是将来,高丽这个多民族的半岛不是武力可以征服的,高丽人受华夏影响很大,现在比大明还要崇尚儒家,一些大儒还要与大明争夺儒家正统。
    随意对道德优秀的明朝官员就非常推崇。
    当年高丽人对杨稿极为崇敬,对武将这些人就基本不太尊重,现在对袁可立、徐光启等也很尊敬,这就是高丽人的偏好。
    袁可立、黄道周、倪元璐、张国维这几人恰恰比杨稿品德有过之而无不及,能力强又更加务实。
    所以他们去能以德服人、一定能治理好。
    高丽的军事上必须重新搞好。
    沈有容计划未来作为大明水师主要将领,也是战功卓著的将领,留在高丽稍微有些影响未来新一代水师的建立。
    因此上,沈有容不可能一直待在高丽主持军事建设,必须再派遣其他有能力的人进驻高丽行省。
    高丽这边也需要立刻振作卫所和府县的军事建设,卫所兵和募兵制两者都要大力发展。
    高丽行省北临辽东,东面与倭国隔海相望。未来对倭之战,高丽行省的兵力和后勤物资非常重要。
    选梁仲善、童仲揆分别作为北高丽、南高丽总兵。
    这次赴高丽的征讨兵团、驻扎兵团和保定镇兵马,也一共遴选出两千人升职,作为高丽南北两镇的军吏基干。
    招募山东、辽东移民和跟倭国有血仇的高丽人加入卫所军屯,引入皇家农庄培育的土豆、玉米、花生和辣椒,并推广高丽视为珍宝一般的华夏大白菜。
    缺粮的高丽这回有大量粮食用于养兵练兵,还有丰富的蔬菜,绝对饮食冠绝高丽历史。
    何愁民心军心。
    日后大明卫所饮食,将成为高丽省百姓饮食潮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