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举行庆祝天启十周年的庆典。
欧洲来的使者们也正好在,都一起作为客人观礼。
罗马、马德里、维也纳的使团是朋友,他们与大明签订了经济和政治各种合作协议,虽然板鸭和神罗他们未来都会走下坡路,可现在摊子不小,未来大明能接过来不少。
金尼阁则作为驻华使团的代表,送上专门准备的贺词与礼品。
这一次礼品更是精心准备的,是三整套欧洲历史、地理和文化通史。而且是汉语、拉丁文和板鸭语的三语对照版本。
这三套书对欧洲有整体的介绍,不仅可以帮助大明更方便熟悉欧洲,还能打开眼界提供不少启发。
比如罗马这一段与汉朝交相辉映、互相神交,让人畅想当时东西两头的盛况。可罗马与汉朝都衰落灭亡了,为何当时那样鼎盛后面却这样呢?
探讨其中各方面原因,很有意思。
还有佛罗伦萨美第奇家族和达芬奇等事迹,又能激发出大明的文艺、思想、工程和商业,能够提供一些启发。
当年达芬奇那么多神奇发明,却因为生产力和财力没能实现,现在大明有蒸汽机和足够科研经费,达芬奇的事业将在东方成长。
朱由校也早已安排好,现在正式给回礼。
由徐光启正式赠与罗马教皇、艾斯板鸭国王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一共三套汉语、拉丁文和板鸭语三语对照的华夏五千年通史。
这套五千年通史,是直接抢在大明时候就让西方接受华夏五千年的说法,反正罗马、马德里、维也纳这边是全盘接受。
后世西方只认三千五六百年,不认更早的夏朝与炎黄时期。除了考古方面的缺失以外,还有一个很重要原因是因为,西方开始大量接触东方是晚清时期,对满清是从经济军事政治再到历史文化,是全方位打压。
在当时环境下,不认可夏朝和炎黄,是西方人的政治策略。
现在抢在前面,朱由校让他们认可。
反正欧洲这个时候跟奥斯曼治下的埃及和两河流域,以及波斯的西亚区域,关系是非常差几乎敌对。
所以欧洲还不会以它们为源头,只会追溯到希腊文明。反倒是奥斯曼挟持着埃及和两河,老拿文明更悠久来揶揄欧洲。
现在华夏跟欧洲主流这边联手,一对着历史看,发现奥斯曼前身的塞尔柱突厥帝国,跟东亚怪物房里面打得逃出来的西辽大打过一场。
奥斯曼土耳其的前身被西辽打得丢盔弃甲,彻底逃离中亚往西亚才站住脚。
板鸭的使者就对佛郎察使者嘲讽起来:“瞧瞧华夏多厉害,怪物房出来一个很弱的西辽,就能揍趴下奥斯曼前身。”
“关我们什么事?”佛郎察的使者还在装傻。
“哈哈哈哈!”板鸭使者大笑:“你佛郎察不是结盟奥斯曼吗?我板鸭结盟华夏大明朝~”
“是啊,你这个大孝子,勾结奥斯曼土耳其来对我们国家,真是蔫坏啊~”神罗使者也跟着嘲讽。
佛郎察使者那叫一个灰头土脸,真是无言以对。
连不喜欢板鸭和神罗的英格兰使者都不帮佛郎察说话,因为佛郎察人曾经称霸英伦,还有英法百年战争,英格兰当然不喜欢佛郎察了。
朱由校把这一切看在眼里。
现在全世界的搅屎棍还不是那个英格兰,而是左右树敌的佛郎察啊。
但其实也恰好,佛郎察才能成为大明的潜在盟友。
板鸭终究会衰落,因为农业和采矿就是没法跟工业比拟。
神罗更是一盘沙,作为欧洲之盾挡一下奥斯曼没问题,但真要跟大明竞争,它真没那条件。
意大里亚还是各个城邦国家,英格兰和瑞典是最傲慢绝对不会走到一起的,罗刹国比自己这个天启大明穷困潦倒多了……
恰恰是佛郎察孤立无援却很有想法,如果掌舵者聪明一些,就基本不会把东方当做敌人。
拿破仑、戴高乐都是这样,红衣主教黎塞留也是响当当的人物,所以他会怎么选择呢?
“华夏好啊,有朋友如华夏,这样不用担心奥斯曼的嚣张了。”
“奥斯曼在西亚是外来的,”
看着欧洲其他使者都在称颂,佛郎察使者也一样跟着称颂几句。
礼部尚书孙如游有一件事要对他们宣布:“各位朋友都能成为我大明乃至东方的合作方,只要你们不侵略,就都有机会当朋友。
但是,尼德兰屡次侵略东方,当海盗、雇倭寇,还占地方、传谣言,我大明绝不会承认此国。”
“好!我们非常赞同!”艾斯板鸭使者开心啊,那真是一万个支持。
“赞同。”罗马和维也纳来的也是一样。
英格兰使者心里面就不一样了,跟那犯嘀咕:“会不会有点误会?尼德兰虽然干错很多事,但本心无意与东方为敌……”
“这是你英格兰说的话,敢问英格兰能代表尼德兰吗?还是说你是英格兰的人,却长了尼德兰的心?”孙如游反问道。
“这……”英格兰使者有些不敢回答,因为英格兰王室对尼德兰是中立态度,但是底下议会和很多资本家青睐尼德兰。
这位使者也是议员背景,当然是支持尼德兰而反对板鸭的立场。
朱由校抬了抬手,示意孙如游不必口舌上刁难对方,因为要刁难那也是用巨舰大炮来刁难。
英伦如果不懂事,那也要尝一尝什么叫船坚炮利。
“拉上来吧。”朱由校对司礼监秉笔太监刘若愚下令。
“遵旨。”
刘若愚很快亲自带人抬上来三个半人大小的模型,还有三套书籍。
“这是!”
船,烟囱船......这是大明国宝蒸汽船!
各国使者目瞪口呆。
“朕把这三样礼物,赠给大明的三个友邦。
赠与罗马教廷象征着神圣与和平的圣母百花号巡礼蒸汽船、赠与艾斯板鸭大型海运货轮模型及图纸、赠与神圣罗马帝国轻型内河运输蒸汽货轮模型及图纸。”
朱由校紧接着说道:“同时派出工匠和学员,在当地建设大明皇家与进驻国家王室教廷各一半股份的工坊,造船、修理、研发和交流学习,全面开展合作。”
“大明威武!天启皇帝英明!!!”三位使者争相称颂。
朱由校却心里笑道,大明的船厂开过去,市场和利润已经先占了,它们本国的就再难崛起了。
以后伊比利亚、意大里亚乃至地中海的运输贸易,基本到手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