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本土不仅有大批老外尤其是科技工作者来投奔,还有一些优秀的军事人才也来大明进修。
这些军事人才来到大明不仅无法从这边窃取军事技术,反而会被大明体系化的军事力量所震撼,越是来大明进修就越知道大明的军事不是他们能对敌的。
他们来大明跟大明的武勋、将领、新兵家学东西,不仅学打仗的本事和军事技术,还有建立一套近代化的军事体系。
而师从大明建设从生产、动员,再到训练、技术的体系,那就是大明的山寨版,越是跟大明体系相似,越对大明没有威胁。
因为哪里有弱点、哪里有实力,按照同一个体系建设的话,大明比他们要更清楚,也走在时代更前列,所以越学**明,对大明的威胁越小。
举个例子,如果敌人也按照大明的方式发展步兵线式队列及堑壕战、蒸汽战车和风帆战舰、铁甲舰,那么以后要是打仗就是步兵线式队列堑壕对战,机枪和大炮更多、弹药后勤更优、步兵射击和刺刀更强的大明具有绝对优势。战车也战舰是大明功率更高、装甲更坚、火炮更猛,具有代差优势。
而且可以增加竞争,避免大明自身的军工生产和研发,因为世界无敌缺少竞争,变得懈怠和落后了。
朱由校不怕敌人强,就怕自己人懈怠落后,变成新的保守集团固收利益和过去技术。大明乃至东方不怕敌人强大,就怕自己不进步、自己出问题、自己打败自己。
所以武勋这边就彻底改变自古以来的那种分封土地、子孙坐享天成的方式,待遇可以继承,爵位可以继承,职位跟继承再无密切关联。
大明封爵效应才刚刚起来就退热了,武将们发现世界议事机构建立之后世界上不会再有战争热点,没有战争他们如何立功封爵?
维持世界秩序需要武将带兵在世界各地驻守,可能会发生一些小规模的局部战争,想要积累战功封爵那是痴人说梦。
事实也是如此,自从大明建国以来只有三次成规模封爵,哪一次也离不开大规模的持久战争,以后起码几十年不会发生大战了,这一代绝对没有希望再大批封爵了。
最为泄气的就是那些处于封爵边沿的将领,他们清楚自己的功劳比那些勋爵有差距,按朝廷的宣传和平时期也有封爵的机会,这些话他们相信,可是几率太低了。
朱由校想告诉他们,不过封不了爵位还可以升职啊!还有奖励呀!尤其是普通将官、军官、军士均能不同程度获得升职奖励,虽然奖励要分批进行,但是总有个盼头。
士卒们想得很简单,升级、奖励这是他们战斗目的,没有升职希望的人则盘算着拿到奖金、退役安家费之后回去娶媳妇、生娃,找份好工作养家糊口。
封武勋不是告诉士卒、军吏、将领去争这个位置,而是告诉他们武人的地位提升了,尤其是有知识、有技术、有牺牲、还支持和参与思想工作的武人地位一定会提升。
朱由校通过阎应元和远征军的各级巨子,贯彻了这一思想,让远征军中平稳接受回去后一批士卒复员,一批转业到卫所军工单位,一批到军校和兵役单位。
生活待遇和社会地位,会让更多优秀人才愿意优先选择明军、卫所、工举、新墨家等新百家,而不是全都卷起来去挤破头加入士林。
学而优则仕,变为学而优则各行各业。
世界秩序认大明的经济、技术、军事、文化,不认大明的官僚。如果说打下来的局面是留给未来的形而上改变,那这个才是朱由校要留给未来最大的内在改变。
当然,从本土的各级基层机构统计到的社会舆情,通过档案司等传递过来,也发现一些文官当然看出来天启皇帝看重技术而不是过去的等级,对社会等级改变有所不满,只想着争取早日升职。
这说明很多人还是思维直线,以地位和升职为目标,迟早会跟改变变革相矛盾,而面对矛盾他们要守护自己的地位官职,那就是大明发展的阻力了。
回去必然还有新的变革。
朱由校白天忙着世界议事机构成立的准备工作,晚上也在想着回国后的计划。
就在即将召开议事机构的准备期间,太子朱慈烁又在学业上有所思考,来找父皇交流求解。
“父皇,我有一个问题,既然地球是圆的,而我大明这两年也完成了多次世界航行,也接触了非洲、美洲各地。
那未来为什么是欧亚大陆出现这么多强大国家、繁荣文化、各种技术和产品,人口众多的非洲、资源丰富的美洲去,却基本没有欧亚大陆这种文明呢?”
这个问题问的好啊,比较深入。
为什么欧亚大陆的文明发展程度,明显高于非洲和美洲呢?
“我儿啊,没有调查研究、没有实地考察的数据,如果直接凭空进行推测,那是空中楼阁,经不起推敲的。”
“这个我懂,我没有参与军中的时候,总以为打仗就是谁人多、谁勇敢、谁武器好,谁就能赢?通过调查研究和实际参与,我知道打仗可不是堆人数,要考虑很多因素,即使我大明这么强,如果指挥不当也可能会损失很大甚至战败。”
“没错,我明军虽强,但一定要记住,即使人数多、士气高、武器好,如果指挥布置有误、后勤补给不济,是很容易被更弱的敌人打败的。那么对于非洲和美洲,你觉得要做哪些调查研究工作,来论证欧亚大陆的文明发展程度,明显高于非洲和美洲呢?”
朱慈烁想了想:“我觉得要考察生产工具、生产方式的差距,然后是技术和文化的差距,最后是政权和国力的差距。”
“对,就是这样的思路。不是直接去讨论为何亚欧强,非洲美洲弱,而是从最基础的差别来对比。”
朱慈烁说道:“我总有一个总感觉,就是对这个问题如果研究深入,可以防范我大明未来的风险,可以从中挖掘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这就对了。
大明乃至东方未来如何保持高速发展和世界架构的优势,不在于强大,而在于科学。这个科学不是指具体一个学科的科学,而是包括自然发展规律和人类发展规律的大科学。
有科学指导,才有大明长久的优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