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冉收起绢人和灵符,又向后面走去,走进观音殿。殿里是白衣观音像和左右侍立的龙女和善财童子,转过去再看,白衣观音的后面是站立的滴水观音像。
出去观音殿,紧挨着就是大雄殿,这里不象山门和弥勒殿之间、弥勒殿和观音殿之间各有一个院落,大雄殿前却只有窄窄的一道天井。殿内供奉着大日如来,身前站着阿难尊者、迦叶尊者,这是释尊最得意的两名弟子。
这座殿正气凛然,没有前两座殿的鬼气森森。陶冉在如来神像前后转了好几圈,也没见什么破绽。他又想到那个金色和尚站在云端,手指身后说“施主莫慌,前途在此”,于是又返身走到前面观音殿和弥勒殿中间的院落中,根据刚才的记忆,那山道正是伸向观音殿的正上方,那金色和尚的身后就是观音殿里,看来观音殿里就有机关。
陶冉又走进观音殿,这一次他的观察要比上一次仔细了许多。有了韦驮像的启发,陶冉干脆登上供桌,仔细端详观音像和龙女、善财童子像。不一会,陶冉就发现观音像的手腕处有一丝裂纹。陶冉沿着裂纹转动观音的手,观音原本向上的手指转向指向身前,“嘎吱吱”的声音中,就在观音手指所指的位置,一条地道显现出来。
地道伸向地下,黑黝黝没有一丝光亮。殿内的油灯光一旦进入地道,似乎就被全部吸走了一样。陶冉打出一道灵符,灵符轻飘飘地在前面浮动,并闪动着红色光辉,就像是一个漂浮的引路灯一样。
陶冉打开背囊,将青布囊收进去,重新背好背囊后,走下地道。刚走了没几步,身后机括声响,进入地道的门重新关上了。整个地道一片漆黑,只剩下引路灵符的光亮,沿着灵符照出的光亮,也不知走了多久。
根据自己的感觉,陶冉发现其实走出的距离并不远,似乎是围着一个圆心在转圈,但是深度却是很深,似乎已经往下走了将近百米。在这山腹中打造出这样的一条道路,其工程量之大实在是非同小可。
又往前走出不远,石阶消失了,四壁的石壁也消失不见,替代的是冰冷的山岩,脚下则是碎岩。每往前走一段,山壁上都有一些木板作为支撑。这种布局倒像是矿井坑道一样。陶冉心下生疑:难道这晨钟寺的地道竟然和山上的矿井连成一体吗?
陶冉沿着矿道一路前行,有时矿道非常低矮,需要弯腰行走,甚至需要爬行,有时矿道又非常开阔,偶尔矿道中还有轨道通过,想来是为用来运输矿石的矿车铺设的轨道。正走着,忽然见前方白影一闪,又是一只山魈。陶冉甩手一只匕首,钉在山魈背上,那山魈撒腿狂奔。陶冉见这山魈白毛中透着绿色,和刚才在晨钟寺里见到的颇有不同,心想这只恐怕是山魈中的首领,跟着它说不定能找到方刚的去向。陶冉在后面紧紧追赶,但是那山魈显然功力超群,而且似乎被什么人所召唤,没命似地朝前猛跑,速度奇快,陶冉拼尽全力竟无法追上那山魈。陶冉一咬牙,又甩出两只匕首,“噗、噗”两声,分别扎进山魈的大腿和臀部。但这山魈狂性大发,也不回头,反手将青匕拔下,摔到地上,消失不见。山魈的脚步却不停歇,仍然狂奔不止。
又追了几百米,前方出现了一个岔路,而山魈早已失去了踪影。见山魈如此狂奔,陶冉心知必然是它的主人发生了变故,这才紧急召唤山魈,说不定就和方刚有关。可是前面的两条道路,前方都是黑暗一片,到底该选择哪一条呢?无奈之下,陶冉只好再次放出自己的灵眼,希望能遇到方刚的灵识。
陶冉的灵眼兵分两路,沿着面前两条矿道,向前探查。在右边的矿道中,陶冉又发现了几只山魈,他正准备收回灵眼,向右边的矿道去。但是就在陶冉的灵眼收回的时候,左边的灵眼忽然感觉到了一股非常微弱的灵识,这股灵识正是那个金色和尚的灵识,只是和刚才比起来,这股灵识衰弱了许多。陶冉从这股灵识中读到了求救的信号。
陶冉不再耽搁,迅速向左边的矿道里奔去,那股灵识就带着陶冉曲曲折折地飞奔。忽然一支绿毛大手猛抓向陶冉的喉咙,陶冉向后躲闪,化出朴刀,和一只绿毛山魈战在一起,这绿毛山魈果然比前面的山魈都要厉害。几个回合下来,陶冉才一刀将它劈倒在地。但是这么一耽搁,那股灵识也消失不见了。而身前又涌出4只绿毛、白毛山魈
那金色和尚莫非已经遇害了吗?陶冉心急如焚,怒火中烧,心道今天必须大打一场,不能再保存实力了。他从背囊中取出二十张震鬼符,像连珠炮一样打了出去。这等威力,当真是人挡杀人、佛挡杀佛,前途中隐藏的山魈们全部被震了出来。陶冉又取出那四十只绢人,绢人化作白影立在陶冉四周,陶冉划破手指,用血在自己头顶化出一个硕大的兵符。这兵符的光芒落在每一个绢人的头顶,立时间每个绢人都披上了一身银甲,手持银枪。
陶冉一声令下,众绢人沿着震鬼符炸出的通道,冲杀而去。陶冉随后跟着,手持朴刀和青布囊,将死伤的山魈一一收入青布囊。这一阵冲锋,直杀了好几百米,收服的山魈不下二十只。而陶冉的绢人也有四只被打碎,陶冉一一收进自己的背囊。
前方传来拳脚声,陶冉一路奔到,只见前方的空地上,一个满头绿毛的老头,正和方刚打在一处,旁边的地上,躺着一个老和尚,正是本因和尚。本因躺在地上一动不动,似乎已经气绝。此外,地上散落着许多还未完全消失的死山魈。那绿毛老头身穿着古怪的草衣,似乎是件蓑衣,手中拿着一把砍柴的大柴刀。
方刚显然处在下风,已经被绿毛老者逼得步步后退,拳脚也是沉滞无力,眼看就要落败。陶冉见方刚危险,甩出两枚匕首,自己也挺朴刀杀到。绿毛老者挥拳将方刚逼退两步,左手伸出,抓住匕首,反手甩了回来,跟着一跃而起,象老鹰博兔一般,挥柴刀扑向陶冉。口中大叫道:“你们这些小鬼,坏我大事。老衲今天就送你们入地狱。”
陶冉挥刀震开两只匕首,跟着反手一刀直劈老者眉间。两人打在一处,老者灵力强沛,功法纯熟。陶冉占不到丝毫的便宜,方刚这时总算恢复了过来,大叫一声,又冲了上来。三个人斗了五十多回合,陶冉和方刚未建寸功,那老者也无可奈何。绢人们几次想冲进来救主,奈何三人的拳风刀风,逼得众绢人前进不得。
一番打斗下来,陶冉已经感觉到这老者并非人类,而是一只老鬼。这只老鬼的年头可是不短,一身都是佛家功力,看来晨钟寺的金刚魔阵就是这老鬼的杰作,若非他本是鬼身,也难将那正气凛然的阵法改得鬼气森森。
那老鬼攻了半天,却无法取胜,心下大恼,大喝一声,一刀逼退陶冉,将柴刀抛下,两手一翻,结出一个佛家的狮子印,口中喃喃念道:“南无妙法莲华经”。立刻,一股巨大的力量向陶冉和方刚涌来。方刚见势不妙,也连忙结出一个光明手印,口中高唱佛号,抵御着老鬼的如潮攻势。陶冉也不敢怠慢,围着老鬼转起了圈子,按照九宫阵的步伐走来,每走一步,都卸去一分力道,同时也发出自己的灵力进攻。
忽然一到墙壁倒塌,一个白毛怪走了出来。陶冉暗暗叫苦,现在的境况已经是危险万分了,怎么忽然又冒出一个山魈来,他正欲调集绢人进攻山魈。却见那怪物身材伟岸,走起路来并不是山魈的模样。他竟然轻松地走进了三人的战圈,双手合十,对着绿毛老鬼道:“善哉善哉,尊者锁我十年,今日因果已到,尊者还不罢手吗?”
老鬼叫道:“你个小毛孩子,趁人之危,你我还未分胜负,如何叫我罢手?”
那白毛怪用双手将头上的白毛分开,拢在耳后,露出一张清癯的面庞。陶冉一见大惊,这白毛怪竟然就是从金刚魔阵中救自己出来的金色和尚,只是现在他却是满头银丝,由于久在地下,不见阳光,面色惨白,形容枯槁。恐怕也只有这老鬼能叫这银发银髯的和尚小毛孩子了。
他听老鬼如此说,摇摇头苦笑道:“面壁十年终破壁,如何进得如何出。尊者十年来害人无算,还称什么佛门弟子?既然还当自己是佛家子弟,还分辨得什么胜负?尊者空有数百年道行,原来都是虚妄。也罢也罢,待小僧超度了你罢。”说着,大踏步走向老鬼,在他头顶轻轻一按,老鬼正在全力对付方刚和陶冉的进攻,竟无力反击。随着白发和尚手起掌落,老鬼发出的力量瞬间消失,方刚和陶冉的灵力同时攻到,那老鬼被压力压得胸口塌陷下去。
那老鬼忽然向身后喊道:“庞红莲,请转告恩主,雨樵子有负所托,今日魂散以谢罪。祝恩主早日功成。”说罢,忽然大吼道:“南无妙法莲华经”,只见他的身体里透出耀眼的绿色光华,白发和尚几个箭步走到众人身前,张开双臂,矿道中一阵巨响,老鬼竟然将自己身体中的灵力引爆。这巨大的爆炸震得矿道中碎石纷纷落下,烟尘四起。爆炸的大部分冲击力都被白发和尚挡住。
爆炸波引起的旋风冲击着陶冉和方刚,陶冉也学着白发和尚的样子,挺身而出,挡在手下绢人的身前。这些绢人的功力有限,是很难抵挡这百年老鬼拼死一击的。
过了良久,爆炸引起的塌方和旋风才真正过去。陶冉无力地摔倒在地,众绢人抢上前来,将主人围在身后,手持银枪,枪尖对外护法。陶冉浑身无力,疲惫得像死了一般,他即使想去追赶那个逃跑的庞红莲,也是有心无力了。但他仍坚持着站起来,从众绢人中穿过。只见那白发和尚的青衫犹如雨后沙滩一般千疮百孔,正盘膝坐在地上。方刚正拜伏在他的面前,顿首道:“法显禅师,弟子刚勇援救来迟,害得您受苦了。”
法显禅师也是精疲力竭,但仍然不改微笑的面容,他扶起方刚,道:“刚勇不必多礼,你去那边的山洞,把里面的本笃禅师扶出来。”
方刚听他吩咐,连忙站起身来,走向法显刚刚现身的石壁破洞前,跨步进去。不一会,搀扶出了一个虚弱的和尚。这和尚也是长发披肩,满面胡须。如果说法显只是显得憔悴的话,那么这个本笃,则完全像是一个活鬼了,他眼窝深陷,颧骨突出,两眼无神,双手象是枯骨一般。
法显见到不远处的陶冉,双手合十道:“这位就是陶冉施主吧,今日贫僧脱困,多亏小施主施以援手。陶建国陶施主,有子如此,实在让人欣慰。”
陶冉听他如此说,忙走近问道:“大师,您认识我父亲?”
法显点点头:“当年我与你父母有缘相见一面,可惜我失陷于此,算起来已经过去十年了。”正说话间,听到旁边传来诵经之声,原来是本笃和尚跪倒在本因的尸体前,念着往生咒。法显叹了口气道:“唉,一切过往,都是因缘,千万众生,莫不如是。”
陶冉心中有无数困惑,问道:“大师,这一切到底是怎么回事?这本笃与本因是什么关系?那个绿毛老鬼又是什么来历?怎么一个好好的晨钟寺,变成了鬼魅之地。”
法显看他满腹疑惑,说道:“这其中确有许多匪夷所思之事,我和本笃刚刚摆脱桎梏,身体虚弱,正好趁着休息的时间对你一一道来。不过在此之前,你先将你的这些绢人派出,搜索着山中的山魈,务必不能有一个漏网。”
陶冉领命,转身吩咐剩下的三十多名绢人,速去四下寻找山魈余孽。等他安排停当,回来的时候,却见方刚和本笃都已围着法显坐好。法显对方刚道:“刚勇,还不与陶施主重新见过,以真面目示人。”
方刚双掌合十,对陶冉道:“陶施主,小僧实乃青海密宗出家之人,法号刚勇。之前未对施主尽诉实情,还望施主海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