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丽现在反对明国的势力都被拉了清单。
李倧岳父韩浚、表兄仁垕、帮助李倧造反夺权的亲戚申景禛、具宏、具仁,部分造反有功的文臣,如李贵李时昉父子,还有李倧提拔起来的军方实权派。
他们已经与李倧绑在了一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不管李倧做得对还是错,他们都要全力支持。
这些人公开反对明朝,鼓动百姓驱赶汉商、排挤明朝使节,围困明朝驻高丽使馆。他们叫嚣:过去的明军自费为高丽赶走了倭寇,不在高丽驻军。
已经全部记录在案,到时候有他们好看的。
还需要调查更多证据,日后在高丽和大明百姓中揭露这些家伙。
锦衣卫暗中调查到:
现在明军进驻高丽让高丽提供粮食和经费,从来不敢打后金,只打过伪王的伪军,打完就离开了前线,只留下几个顾问。这些顾问只顾找平衡,不问高丽领土被伪王占领,还说这是高丽内部的事,他们不便干涉太多。
高丽王廷这边放任国内百姓的反大明情绪。
出现一些驱逐明军离开王庭的说法,甚至还有人说:
“明军站着海岛,都不打算帮他们打伪王庭。”
“明国是让高丽自己消耗,他们准备取渔翁之利,将来容易占领高丽。”
“高丽想要不被大国强国侵略就不能让汉人和金人踏入国土,让明军在高丽驻军那是引狼入室。现在后金人已经离开了高丽,明国人却赖着不走。”
“现在明朝使节进驻高丽王廷,随时觊觎高丽王廷,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在他们的宣传鼓动下,高丽不少百姓认为,明国的威胁比后金还大,后金只是来高丽劫掠,让高丽交供奉。
老不死等发现这一情况,经过从高丽发展的锦衣卫外卫成员汇报。
现在李倧的外戚和近臣正在派人四处活动,谣言都出自他们的家族成员或者手下,他们利用社会关系大量散发对于大明不利的假消息。
常驻汉城的大明副使薛国观、姜日广直接批驳他们,并且向国王李倧发出照会,严厉指出这是李倧的亲戚和近臣家族与手下在社会大造舆论,其用心何在?
李倧假意对亲戚和近臣进行训诫,但是舆论一旦造谣开那是无法阻止的。
老不死想起了天启皇帝对他说过的一句话:用魔法对付魔法。
于是乎王族与文臣开始从不同地方听到这样的声音:
“这些造舆论的人都是外戚、近臣指使的。”
“李倧就是汉灵帝,韩浚就是何进,申景禛、具宏、具仁、李贵和李时昉父子等就是何进手下的那些外戚和文臣武将。他们把持着朝政大权,不为国家谋利益,只为小集团谋利益,是祸国殃民的祸根。”
一些儒家和王族人员则担心外戚篡权,他们还把这些舆论加点料:
“韩浚就是王莽,必须尽早清除。否则后患无穷,李家王朝就会被异姓所取代!”
这些消息传开以后,高丽王廷内部压力不小。
尤其是亲明派向他们施压,王族、文臣纷纷上奏,向国王李倧施压,仁穆大妃也不断向李倧施压。
李倧的亲戚、近臣也不退步进行反击。
西派掌握着高丽的大权,现在西派开始分裂了,外戚和部分李倧的追随者就是排挤明朝的一派,王族、文臣、儒生想极力挽回危局。
可是国王李倧视乎毫无危机感,他只是重复一句话:
“后金败给明军,明军理应灭之,恐怕是有人故意养匪为患。”
这话就是在阴阳怪气地攻击大明,讽刺熊廷弼等人稳固的策略是养虎为患,好像大明借着建奴趁机侵占高丽似的。
虽然高丽王廷内捧他臭脚的不少,但是民心其实除了少数极端保守派,大多对李倧的所作所为并不满意。
不少高丽的士族、儒生坐不住了。
北方西派经过战乱,衰落的士族地主损失最大,他们家族世代尊崇华夏儒家,他们中的多数倾向于投靠明朝,让高丽成为华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甚至他们早已自称是华夏人。
一帮穿着明朝儒生服装的儒生一遍品茶一边议论国事,此时高丽国内从上到下乱哄哄的一团糟,连他们这些保守儒生也不顾禁令谈论国家大事了,他们感到高丽又到了危急存亡的时刻了。可是王庭却无动于衷,甚至做出了令人费解的举动。
他们要探讨一条高丽的出路。
有的发话了:“后金如果占领高丽不管是地位低下也罢,屈辱也罢,国本犹在,还有翻身的机会。而明朝占领高丽,会把把高丽成为明国的一个省,那样高丽的国本就没了。”
“二百多年来明朝一直保护着高丽,没有明朝的庇护,高丽早被倭国灭亡了。”
“还不是因为李晖那个伪王在几年前的萨尔浒战役背叛了明朝?然后勾结后金引狼入室。没有谁愿意帮助白眼狼的。
小国要想生存必须实心实意找一个强大的靠山,现在外戚排挤明朝使者和驻军,听说后金又在江北集结了重兵,在这种情况下不寻求明军的帮助,反而排挤明国,自寻死路啊!”
“吾观现今国王与李晖无异,后金大兵压境不求明国出兵退敌,还在驱杆明朝使节和明军,高丽亡国不远矣!”
就在这时有个声音说道:
“吾等儒家弟子世代以华夏儒家自居,吾等依着与汉人无异,所讲语言皆为汉语。那为何与华夏要分个彼此呢?”
当然是亲明派在发声,儒家的凝聚力对高丽是有效果的。
恰在此时,传来了震惊消息。
建奴大军过江了,来了两红、镶蓝和正白四个旗的敌人,他们轻车熟路直接撕破了沿江防线,还有光海君伪朝廷也同步出兵配合进攻。
高丽王廷一天之内就损失所谓的强军两万,李倧关键时刻不想着如果在高丽大城镇做战争动员,也不想着如何鼓舞兵马稳住军心,反而赶紧派人看住仁穆大妃,准备带着大妃一起尽快南逃。
这个时候他倒是派人求爷爷告奶奶般求大明赶紧救救他,立刻派十万大军来驱逐建奴
可惜大明只救百姓,对李倧不切实际的要求根本嗤之以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