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服气不行啊。
宗室说实话还有大量封地呢,就算朝廷管辖把大部分用于朝廷和当地,还有一小部分用在宗室上。
如果宗室只在京城厮混,不产出什么助力于改革,那还是太浪费了。
这回又是周王先站出来助力改革,而且是从新百家中的新医家开始。
周王从第一代朱橚就是这个时代领衔的医学家。
朱橚两次被流放云南,结果证明他是个厉害的学者,对于政事渐渐不那么关心。
虽然第一趟云南之行虽然短暂,但是朱橚却看到了当地居民生活环境恶劣,得病的人很多,偏偏缺医少药,于是他利用被囚禁这段空闲时间编写了《袖珍方》一书。
《袖珍方》,医方著作。又名《袖珍方大全》。四卷。撰于1391年。本书是朱橚(周定王)主持下由李恒等人根据朱橚所编的《保生全录》、《普济方》等书选录其中经验有效之方编纂而成。全书分为风、寒、暑等81门。涉及内、外、妇、儿等各科疾病,选方3077首。每病先论后方,而以选方为主,所选方剂附记出处。书名袖珍,盖以此书至重至宝宜于珍藏之义。
后经王永辅重刊时改为八卷本,现存多种明刻本。
周王朱橚勤奋好学,不仅精通诗词歌赋,而且在医学方面也颇有造诣,著有《袖珍方》、《普济方》等医学名著。
《普济方》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方剂书籍,它载方竞达61739首。普济方医方著作。一百六十八卷。明朱橚(周定王)、滕硕、刘醇等编。系明末编修的一部大型医学方书。书中广泛辑集明以前的医籍和其他有关著作分类整理而成。
现在原书今仅存残本,清初编《四库全书》时将本书改编四百二十六卷。
周王府世代研究医学、收集药方、种药材、制药、卖药,医治病患,不同土质种出的药材药性差别很大,因此上周王府又在全国收药材。医药已经成了周王府的主产业,全国各地均有周王府的药店与药材基地。
朱由校下令:周王府药店、药材基地世代受朝廷保护,任何干涉、破坏周王府药店与药材基地者均要严惩。
周王专注于医学和草药学,致力于中医的发展。中医相比于此时的西医各有特色。
如果拿后世来类比的话,晚明时期的中医更容易发展为内科与药学,而此时的西医优势在于外科、血液和人体解剖等方面。
如果发展不断、不被西医超前斩断发展道路,就可以发展出东方内科优势,西方外科优势,东西方医学一时瑜亮的局面。
朱由校对周王此举大力支持,专门建立医学院给他做研究、培养医药人才和治病、开药赚钱。
福王这边当然是美食家,火锅与各种涮菜文化一时间风靡权贵及富豪。
蜀王、秦王的土地财产等已经在核算,他们二人自己又上疏,表示愿意研究和推广川中文化和陕西文化。
朱由校十分欣喜,川中文化和陕西文化恰恰是后世华夏在国际上很有影响力、辨识度和欢迎度的文化,他们提前做起来对华夏大为有益。
襄王这边陷入深深的思考,一时间也不想落后,决心要上进。
不光宗室,武勋也在配合朱由校改革。
这次西南之行除了搞藩王,还在各地设立了信鸽站。
朱纯臣、刘侨还没有到京,广西前段时间发生的事情已经在京城传开了,这么快传到京城,还真出于朱由校的意外。
刘侨利用八百里加急传来的消息只比小道消息快了一天,说明商人已经用信鸽把广西发生的消息传到了京城的相关行业。
商人的判断力很厉害,从朝廷大力整顿西南五省,找到了商机,西南大开发要开始了。毫无疑问谁走在大开发的前面,谁就会先得商机,从此立于不败之地。
朱由校对用信鸽传递军事消息已经考虑很久了。
巨商大贾养信鸽,其渊源悠久。《周礼》中把鸽子列为“六禽”之一。早在秦未就有关于鸽子的奇闻轶事广为民间传颂,朝代更迭,在楚汉相争,双鸽竞救了汉高祖刘邦性命。
此时的张万钟跟着一起去了西南参与五年建设计划,现在已经建立了一批信鸽联络站。
著《鸽经》乃当世第一部养鸽奇书。
张万钟,字扣之,贡生,此时三十一岁,山东省邹平县人。他出生于万历中期官宦世家。他写的《鸽经》乃当世第一部养鸽奇书。
《鸽经》是我国目前为止已知的最早的一部记载鸽子的专著,全书共分六部分:论鸽、花色、飞放、翻跳、典故、赋诗,共1万余字,此时已经成书十年左右。
该书在内容的编写上很具系统性,其中详述了鸽子的鉴别,同时还扼要地谈到了饲养卫生和鸽病防治,而对各种形状的鸽子品种叙述得更为精详,张万钟说:“鸽子种类最繁,总为花色、飞放、翻跳三品“。
是按鸽子的外观特征和活动性能的不同而区分的,属于三品之中的可有数十种品目,因为它们都具有不同的特征及特性,而所取的各目有的很是形像化,有的则富于诗意。
朱由校两年前就已经把张万钟招到西山养信鸽,现在已经培育出几百只,并且带出几十个徒弟,现在已经把信鸽站建到了沈阳、铁岭、辽西河套。近年主要向辽东、奴儿干都司延伸,魏忠贤手下已经有十几个训练信鸽能手。
这次去西南又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靖江王称帝被平定的消息传来,朱由校心中最后一块石头落地。
京城百姓茶余饭后总是讨论一番靖江王的事情。
朱纯臣武勋这边、刘侨及当地锦衣卫这边,纷纷上奏,广西右参议曹学佺这边的上奏也交到了内阁。
全都证实了靖江王谋反的事实。
他们都亲眼看到靖江王朱履祜当“伪太上皇”,靖江王世子朱亨嘉黄袍加身。
朝廷内部沸腾了。
众人都对此事非常气愤,要求严惩靖江王一脉。
众藩王宗室也都更乖了,无一例外全都表示全力配合宗室改革,坚决与靖江王划清界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