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不是木匠皇帝,第689章 洪承畴诈败,千千小说网移动版
返回第689章 洪承畴诈败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场战争双方投入的兵力都是四十万,但是奥斯曼在主场作战,还能调动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外围还在奥斯曼控制下的三线地方军,还有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明军控制区逃出来的少数穆拉德四世的死忠者。
    因为美索不达米亚平原面积约为四十万平方公里,这里一年种三季,粮食产量远超过大明的江浙,人口密度很大,这里是奥斯曼的鱼米之乡,也是奥斯曼的军粮主要征集地。
    当然主要是巴格达以南以东沿着两河到巴士拉一带是这样,巴格达以北还是沙漠和荒原为主。
    此处非奥斯曼族人所在之地,但因为被征服已有两百多年,现在是奥斯曼的最主要兵源产地。虽然明军到来之后地方军多数瓦解了,但是也被地方军阀带走几万,加上两大湖区周围以及幼发拉底河西部的地方军,穆拉德四世又纠集起来的的附庸军也有十多万。
    敌人兵力确实庞大,可是质量就一般般了。
    这些附庸军战斗力没有多大,但是穆拉德四世则会利用他们当炮灰,用来消耗明军的弹药,这是奥斯曼打仗的惯例。
    奥斯曼帝国的主力部队有土耳其新军、西帕希、艾坚斯及军乐队。奥斯曼帝国军队在十七世纪前当时是世界上更先进的实战军队,拥有一个使用火绳枪和实心弹大炮的军队。
    但进入十七世纪以后,奥斯曼帝国明显渐渐跟不上时代了。
    主力近卫军和边境近卫军以及西帕希骑兵装备不仅没有丝毫改进,因为财力不足旧设备没有更新,火铳、大炮仍然是四五十年前的老旧样式,并且组织纪律性、战力已经与过去无法相比。
    还有仆从国附庸军队已经没有多少战斗力了,也没人死心塌地为奥斯曼卖力了,现在附庸军只能充当炮灰的作用。
    前部兵团有熊廷弼率领的精锐主力,当然可以不被敌人的炮灰和冷兵器占八成以上的二线兵马拖住,完全可以立刻截击在迂回的敌人主力侧后方。
    但时机不到,朱由校严令不得浪战,熊廷弼又治军十分严格,这些新兵家训练方式和新墨家组织起来的精锐明军也完全能做到令行禁止。
    奥斯曼军穿插包抄的话只能从沙漠荒原里进军,奥斯曼具有大量骆驼,而明军则有卸掉轮子变成沙橇的特殊马车,这是明军在蒙古与西域使用过的两用运输工具。但是穆拉德四世和他的将领根本不知道明军的秘密运输工具,即使知道奥斯曼也无法仿制,因为他们没有大型耐磨钢板。
    双方均要全歼敌人,只有穿插从三个方向包围敌人,把敌人围困在巴格达周边,一举歼灭于此。
    穆拉德四世已经带领十万近卫军主力和十万二线兵马,从费卢杰从北面沙漠和荒原绕路向东面的巴格达进军。
    明军的滑翔机和热气球早已把穆拉德四世的二十二万大军的去向报告给了西路军总指挥熊廷弼,不久之后熊廷弼派出的斥候也报告了此事。
    其实穆拉德四世从费卢杰出兵之时,明军的斥候就发现了奥斯曼大军的动向,正在与西面作战的明军也发现了对面的奥斯曼军队已经不是近卫军主力,最明显的是出现了西帕希骑兵,他们与近卫军主力骑兵的装备相差很大,无论是战马或者铠甲、兵器相差均甚远。
    更明显的是奥斯曼的大炮射程和准头与以前相差甚远,大炮的种类不仅变杂,发射间隔变长了不少,还出现了虚炮和炸膛事故,炮手和装药手显然不熟练,这能是原来的近卫军主力么?
    再说大明天上全天候监督奥斯曼阵地的滑翔机也发现,敌军前线这几天全面换防,原来的近卫军主力多一半向西南去了,进一步跟踪侦察,发现全部去了费卢杰。
    现在大明的滑翔机都有望远镜,从奥斯曼大军上空到底格里斯河畔大明后军军营,只有一百多里远,不到一个时辰就把消息送回去。
    根据战场情况朱由校的反包围计划很快开始实施了。
    所以敌人的迂回可以顺利进行,同样明军的诱敌深入计划有序推进。
    根据战场情况朱由校的反包围计划很快开始实施。
    命令孙承宗及埃及偏师,继续备战先不要进攻。
    同时联络波斯的二十万大军,让他们也先继续等待,不着急从波斯进攻巴格达以北的区域。
    同时指挥洪承畴兵团,假装不知道敌人主力朝他们过来的样子,佯装出全力进攻巴格达,却没提防北边荒野沙漠敌人可能突然出现的可能性。
    等到敌人到了的时候,诱使敌人直接主力一口气扑上来。
    然后明军凭借火力优势和肉搏的阵型优势,尽可能杀伤敌人有生力量。
    洪承畴欣然领命。
    中间兵团洪承畴帅旗亲临巴格达城下,让敌人守军看到他的旗帜。
    但是,张神武、周敦吉、贺人龙等几个大将,只是轮番参与攻城,实际上留着精力,准备迎战穆拉德四世的主力。
    但是有三万明军主力在后面与中路军主力汇合了,熊廷弼知道敌我兵力悬殊,这是为了防止敌人从沙漠逃走。
    这是明军西路军主力从北部沙漠包抄而来,因为大明有沙橇,马拉沙橇要比穆拉德四世的骆驼队速度快的多,天上有滑翔机指挥路线,穆拉德四世的骆驼大队根本不知情。
    敌人果然在五天后的夜间突然出现。
    迅速对洪承畴中部兵团展开进攻,而且这回是奥斯曼主力近卫军直接上,他们的鲁密铳就是明军用燧发枪之前的上一代武器,自然是不错的武器。
    近卫军的弓箭手同时配备轻便复合弓和重型破甲弓,这些精锐射手轻便复合弓的轻箭可以射一百二十步远并且仍有相当的准头,而重型破甲弓与满清的弓非常相似,虽然射程近但是重箭命中就能射穿一层铠甲。
    他们直接进攻正在攻城的明军,交战不到半个时辰就把明军“击败”。
    巴格达守军也里应外合,开展夜袭。
    战场上丢弃一大批粮食、饮水和帐篷,敌人判断明军是真的溃败,因为明军一直对后勤很重视,视粮食、饮水等为生命。这回丢失这么多,当然是败了。
    其实,大明中路军总指挥洪承畴指挥明军向巴格达西南,也就是大明预设的包围圈慢慢撤退,逐渐把奥斯曼大军引过来。
    这回计划达成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