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不是木匠皇帝,第690章 光启火箭炮再发威,千千小说网移动版
返回第690章 光启火箭炮再发威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敌人采取夜袭,却早在朱由校的预料之中。
    白天有助于明军炮火和火枪发挥优势,敌人已经在跟前部兵团交战中,领教大明新式火器的厉害,自然不会硬着头皮往上撞。
    夜间温度舒适,敌人可以非常快速行军,还能利用以暗击明的优势,尽可能限制明军火器的效果。
    所以,敌人大概率夜袭。也因此,朱由校让洪承畴布置了大量的沟壑、拒马和铁丝网,掩护中部兵团诈败。
    这一次夜袭,敌人因为无法提前侦查明军营地,所以夜袭的兵马正面撞在沟壑、拒马和铁丝网面前。
    在西奈半岛就吃过一次亏,敌人当然有所准备应对,可是这回还有沟壑。
    偏偏穆拉德四世带着主力来袭,巴格达城里也是派精锐万人突袭,而不是带着几万到十万的炮灰来填沟。
    没有人填沟,主力又想着进攻而不是挖土填沟,所以哪怕他们耐心地用大刀、大斧、大锤破坏铁丝网,也无法突破连续三道壕沟。
    反而洪承畴麾下的明军隔着障碍,像打靶一样射杀胆敢靠近的敌人。
    奥斯曼精锐近卫军有三万鲁密铳射手、三万近卫弓箭手和一万轻型火炮的炮兵,夜袭不成,白天直接跟明军主力隔着堑壕对射。
    整个巴格达城西,一片硝烟弥漫,笼罩周围十几里。
    到处是枪炮声作响。
    一时间,烟雾笼罩,双方都无法判断出战果,都继续卯着劲对射。
    其实洪承畴只留下三万人利用一道铁丝网和三处壕沟阻击敌人,穆拉德四世已经从埃及西奈半岛明军的铁丝网总结了经验。
    奥斯曼近卫军用大刀、斧头和大锤能够砍断或者炸开铁丝网,也能把木桩砸断,但是清除不掉铁丝网对于二三十万大军冲锋相当碍事。
    起先只破坏十几段,但是大军在这些地方集中冲锋就成了明军火力的集中点,奥斯曼近卫军与二线兵反而死伤更重。
    起码需要把前面一半以上的铁丝网清除掉才有保障,明军龟缩在挖沟壕堆出的土堆后面,无论是大炮的铅弹、铁弹,还是鲁密铳的铅弹,打在虚土里就钻到里面去了,连土都溅不起来。
    躲在壕沟里的明军只漏半个脑袋,开枪之后就缩了下去,奥斯曼士卒的鲁密铳精度不行,点火射击又慢,根本就打不准明军。
    明军使用的是燧发枪,伸出脑袋瞄准就射,射程远不说,精准度更是让近卫军和二线军胆寒,他们趴在地上根本是盲射,督战队逼迫他们站起来打,可是刚站起来就成了明军的靶子,谁还敢站起来打?
    结果督战队反而成了明军的靶子,督战队也不敢向前督战了。
    白天对射奥斯曼军根本不敢进行冲锋,就算是趴在地上射击,还要受到明军火炮散弹的打击,明军的虎蹲炮对着天打散弹简直是天女散花,越是趴着着弹面积越大,穆拉德四世无奈只能撤退到安全距离放冷炮。
    夜幕降临了,穆拉德四世知道拼火力奥斯曼绝对不是大明的对手,夜晚只要开枪就会暴露目标,被对方当成固定靶子打,他认为晚上明军就会失去主动权。
    于是穆拉德四世在天黑后就派出自己的三万近卫军弓箭手近战,二万七千鲁密铳手在远处进行火力支援,一旦明军开枪就会暴露目标,鲁密铳手正盯着他们呢。
    当三万多奥斯曼弓箭手摸到沟壕前沿不远时,明军向天上射出了火箭弹。
    这些是改良后的新一代火箭炮,由徐光启主持设计,型号为天启十一年型。不过军中一般称呼名称而非型号,对它们称呼与战舰上用的那种一样,都叫做“光启火箭炮”。
    “光启火箭炮”比历史上齐格列夫火箭更强,因为增加了工业化标准制造的弹片。
    三万多奥斯曼兵卒上空亮如白昼,明军的佛郎机冷凝炮、虎蹲炮全力开火,散弹、开花弹如倾盆大雨般向奥斯曼三万冷兵器士卒倾泻。
    奥斯曼的鲁密铳手想要支援,可是只能看到火箭弹照耀下的奥斯曼士卒,根本看不见壕沟内的明军,只能胡乱放火铳。
    壕沟的明军一声令下排枪声顿起,他们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接着枪声又起,三枪之后就自由发挥。枪炮声响彻云霄,奥斯曼军哀嚎着连贯带爬狼狈撤退,丢下三千多千尸首,近万人受伤。
    持续对射三天。
    可精锐就是精锐,奥斯曼精锐依旧士气高昂,虽然伤亡一万多人,但是他们更认为明军弹药所剩无多,也快顶不住了。
    而且在主力对射这几天,各地官员在边境近卫军和西帕希骑兵的征召下,又搞来五万炮灰民兵、民夫。
    这五万炮灰,可以背土填壕沟,还能靠近明军迫使明军消耗弹药。
    穆拉德四世很精明,知道自己损失其实可能在明军之上,但是弹药消耗比明军少。一旦民夫和炮灰民兵冲上去,明军弹药消耗剧增,很快就消弭掉明军的优势。
    奥斯曼主力大举进攻,就能发挥还没发挥威力的的三万近卫戟兵,一万近卫重甲骑兵的近战优势。
    穆拉德四世哪里知道,打了三天明军伤亡不大,只有不到三千人伤亡。而且主要是手臂和肩膀受伤者居多,因为明军已经在使用一种新式铠甲,那就是在钢板之后增加一层纤维。
    从传统盔甲,像铠甲与防弹衣方向发展,目前正在实战中,对这些新式防御护具进行实验。
    再加上准备充足的医疗卫所兵,负伤虽多,阵亡缺少。
    朱由校每半个时辰,就收到最新的伤亡情况和战报情况。
    不仅仅是中部兵团的,还有前部兵团的。
    现在敌人以为前部兵团被牵制住了,其实前部根本没发力呢。
    其实奥斯曼留在西部的二线兵力与明军西路军相当,多出来的就是两河流域还没解散的的附庸兵。
    朱由校自然清楚这些附庸军的特点,一方面他们怕死,另一方面他们不会为奥斯曼卖命。无论谁占据两河流域他们都是被拉拢的对象。
    当敌人增加对中部兵团进攻力度之时,就是前部兵团、后部兵团发力,一举斩断敌人后路的时机。
    敌人主力席卷而上,然后这些主力全都跑不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