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不是木匠皇帝,第529章 对莫卧儿的分析,千千小说网移动版
返回第529章 对莫卧儿的分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朱由校刚才没让太监和值班书吏通报,但从他们禀告中得知今天是杨嗣昌和张维贤在。
    这段时间张维贤一面学自己家族的典故和家学,继承了武勋的职责。另一面没少往新学新兵家那些课堂上跑,现在对火器和地理、数学有了不少进步。
    但真要说战略眼光,尤其是对于战略态势的判断,还是杨嗣昌更有优势。
    历史上的四正四隅包围网,一度给农民军造成巨大打击,要不是拆东墙补西墙,杨嗣昌不至于对付不了还未大成的农民军。
    这次提前从战略态势上提防莫卧儿,也是杨嗣昌的手笔。
    确实是他的优势所在。
    “杨嗣昌何在?”
    朱由校对老师英国公张维贤当然敬重些,所以先喊杨嗣昌来。
    “臣……未能迎接陛下,实在失礼。”杨嗣昌其实就在这呢,不过他是从远处一堆书籍和地图册里面爬出来的。
    “哈哈,杨爱卿,军机处的任务很重,但是别忙成这样,朕心里不忍啊。”朱由校一边说,一边把还挂在杨嗣昌官袍上的地图取下来。
    杨嗣昌回道:“臣……深受陛下信任,但是军旅打仗远不如英国公,战略计谋差副大臣王在晋大人很多,真要是比到前线和实地经验,也不及广西前线的洪承畴,所以只能在地图地理上多花精力。”
    朱由校觉得此话不假,杨嗣昌确实军事造诣不如张维贤、王在晋和洪承畴,刚到军机处的顾问戚金跟他比,就像大人看小孩。
    杨嗣昌有他的优点。
    战略态势规划这些,就数他比较擅于。
    朱由校问他:“朕观杨卿的制作的沙盘,似乎把莫卧儿看做了下一步作战的主要对手?”
    “回陛下,正是。臣以为此国在大明征讨瓦剌之前跳出来搅局。”
    “杨卿如何判断出莫卧儿会先跳出来搅局的?”
    杨世昌微微沉思缓缓说道:“几年前臣就开始对西域、东亚、南亚派出了连横合纵人员,但是因为习俗与语言的限制收效甚微。后来从葡萄牙商人获得了大量莫卧儿的资料,经过仔细分析研究才发现大明对莫卧儿的实力低估了。”
    “何以见得?”
    “臣下先把近年了解到的莫卧儿几代人的军事实力研究一下:
    当年南亚就有大象骑兵,一百年前,德里苏丹国被莫卧儿取代,此时战象攻击敌人骑兵的阵型已经完善,后来甚至有一些具装甲的战象背负着小型火炮作战。
    开创莫卧儿帝国的巴布尔大帝,就拥有非常大型的火炮,还有很多战象。甚至有一些具装甲的战象背负着小型火炮作战。很多种类型的火炮已经得到应用,包括欧洲的轻型野战炮,一些只需要2个人操作的轻炮,还有一些大口径火绳枪。
    在阿克巴统治时期,莫卧儿帝国的炮兵力量得到大幅度提升,进而得以和奥斯曼、波斯并列成为异教徒中的“火药帝国”。
    他们火器很有些特色,之后帕迪沙亲自建立了用于实验各种新式火药武器的工坊,曾经在萨法波斯避难的阿克巴十分熟悉火绳枪,并且以优异的枪法而闻名。他被认为是数种当时新式火药武器的发明者:包括可以在行军途中拆卸的火炮;备有17个枪管,可以在一次击火中同时射击的火炮:一种专门在大象上使用的重型火绳枪。
    沙贾汗刚刚继位,据说这位第五位国王能力远不及父亲帕迪沙和祖父阿克巴和前两代祖先,但是却继承了历代祖先好战狂妄的特点,其狂妄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
    杨嗣昌娓娓道来,显然做了很多准备工作。
    朱由校心中感叹杨嗣昌确实有他的优点,虽然打仗不是他的专长,但是战略和军事分析确实很厉害。
    “杨爱卿可知为何莫卧儿的火器比较先进?”
    “这......”杨嗣昌略微思考后回道:“臣调查有很多是买自葡萄牙和奥斯曼。”
    “哈哈哈,对一半。”朱由校笑着评价。
    杨嗣昌一下子明白过来,陛下早就比自己更早就关注莫卧儿了。
    “臣请陛下赐教。”
    朱由校其实调查也没那么多,但是莫卧儿怎么发家的情况他是清楚的,而且他早已让锦衣卫从艾斯板鸭、葡萄牙等国手中交易来莫卧儿的情报。
    “首先是从葡萄牙、奥斯曼购买的,不过所谓巴布尔大帝其实也是欺软怕硬,他是在中亚混不下去,打不过周边奥斯曼、波斯等更强对手而被迫流亡。
    结果巴布尔到了南亚大陆这片地方,人挡杀人神挡杀神,羸弱的南亚人对上中亚高原流亡出来的蒙古后裔完全打不过。只有少数贵族精锐有稍微抵挡的力量,数量庞大的农民兵装备简陋又士气低下,所以当然打不过巴布尔这些蒙古后裔。”
    “原来如此。”杨嗣昌大约心里有数了,这么说来南亚人军事力量挺庞大,但是少数贵族精锐厉害,大多数普通农民兵是非常羸弱。”
    朱由校又把话题拉回来“再说回火器方面,其实南亚经常打仗,在战争中火器比弓箭更容易被普通人训练和掌握,一个好的弓箭手没有三年不可能练的出来,而一个优秀的火枪兵,刻苦练三个月就能驾轻就熟。
    所以莫卧儿厉害之处在于,长期的战争让它很清楚肉搏的市民农民兵,就不用去练习肉搏,而是装备火器发挥他们的长处。这就是长期战争历练的结果,我们要非常注意,决不能安逸而不知兵。”
    “臣明白了。”杨嗣昌在朱由校的启发下又有感悟和提升了。
    朱由校却还没说完,只见他正襟危坐帝王之气蓬勃而出:
    “莫卧儿兵马众多,火器也大量配置,不过它绝不是我大明的对手!”
    杨嗣昌心中一怔,他很想知道为什么。
    “因为莫卧儿上层蒙古裔精锐虽然厉害,但数量不过两万多人且被本地视为外来者,数量和实力都不及腾骧四卫,且内部矛盾重重。
    而下层民众地位极其地位,实力羸弱而又一点都不想打仗,虽然火器装备众多,但士气比过去改革前的卫所兵还要差。又如何是我们改革后装备士气都进一步提升的卫所兵对手?
    最后也就是莫卧儿帝国的中坚,就是各地地主领主家族,这些人长期豢养私兵,跟过去九边军头很是相似。可是对上不满意蒙古后裔,对下百般盘剥农民,思想比过去九边军头还要保守。
    它就像一个改革前的大明,还要加上内部信仰和民族矛盾重重,不过是仗着热带地区饿不死人所以不会垮掉。”
    杨嗣昌豁然开朗,顿时发现天启皇帝这种社会阶层的分析方法,真是了不得,简直一点就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