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不是木匠皇帝,第530章 情报与外交,千千小说网移动版
返回第530章 情报与外交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朱由校又想起一件事。
    莫卧儿此时忽然挑事分散大明注意力,而瓦剌内部正在生变,这里面说不定就有人在推波助澜。
    他对杨嗣昌道:“莫卧儿出兵很可能与皇太极有关,皇太极的军情已经通知到你们军机处核心人员,所以你很清楚吧?”
    “臣已铭记在心。”
    杨嗣昌稍微压低声音,讲述他已知道和消化内容:“皇太极跑到了瓦剌的准格尔部,准格尔首领哈喇忽剌和其子多和沁父子两野心勃勃,不过因为实力微小不足为道。
    但是有了善于利用外力的皇太极参与就不会安于现状了,瓦剌西面的奥斯曼帝国对中亚草原不感兴趣,他们必然要联合罗刹与莫卧儿共同对付大明。
    并且罗刹国与莫卧儿均是觊觎大明富饶辽阔的土地与市场,况且瓦剌的和硕特部也不安分,他们臭味相投,必然以不同方式参与进来。”
    “不错,那爱卿分析一下大明应该如何应对?”朱由校有心再考一考杨嗣昌的本领。
    杨嗣昌很有自信地回道:“皇太极采用合纵连横相结合的策略,大明应该采取大连横加合纵战略。
    大明必须先除去莫卧儿这个障碍,接着拿下伪西伯利亚汗国。然后消灭瓦剌准格尔部与和硕特部,至于杜尔伯特部与土尔扈特部均会归顺我大明。”
    杨嗣昌提出他的战略构想也与朱由校的策略接近。
    形成大明与西亚的伊朗、欧洲中部的神圣罗马、伊比利亚的艾斯板鸭、葡萄牙与华人共同经营的美洲,这样一个全球大连横体系。
    只有利用大连横牵制住尼德兰、倭国、英格兰与弗朗察海上的力量,大明才能腾出手来进行一系列操作。
    现在杨嗣昌把莫卧儿作为一个重要敌人,其实不是轻视,反而是重视。
    这份重视其实还算是尊重莫卧儿这个敌人,也有助于大明撕破敌人的包围,搭建现有世界体系和维护目前对大明有利的秩序。
    “对了,莫卧儿那边情报还是太少了,必须派人加大力度调查莫卧儿、东吁和波斯的军事情况,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
    “臣遵旨!”
    朱由校让杨嗣昌安主持此事,但也安排锦衣卫和新商家多多参与。
    商业情报本就涉及地区经济和政治,对于刺探敌人虚实和内部矛盾往往能形成真知灼见。以后要大力从商人中掌握不同外语的人培养间谍和合纵连横和锦衣卫外卫人才,开设外语学校势在必行,将来也需要向世界各地派遣留学生了,来大明留学的欧洲人、波斯人也会很多。
    莫卧儿、东吁是敌人,当然要重点调查。
    之前对他们的军事力量了解不多,此时兵部以内部任命、武器发明、战术革新和兵马训练为主,对外的军事调查,以军机处为主,锦衣卫和新纵横家学子为辅。
    对于亚欧敌对国家和友好国家均要派遣调查研究人员,对于那些中间势力国家、没有往来的国家也要派遣商业与调查人员,分清轻重缓急即可。
    另外对萨法维波斯,虽然是盟友,但是连横既要联合也要操控,大力发展商业来往是最快捷最有效的方法,互利合作是连接们的桥梁,所以对盟友也要调查。
    从礼部分离出成立外交部门渐渐提上了日程,此事朱由校已于计划,可从长计议。
    能者多劳,以后准备在各方面对他尽心培养,大才还的调教才能承担重任,加大工作范围,接触更多新鲜事物也是开发人才的办法。
    朱由校决定对杨嗣昌逐渐加吗,不能急于求成,要循序渐进。
    听了朱由校的开导使得杨嗣昌大开眼界,他知道怎么做了。
    杨嗣昌回去之后把今天朱由校与他谈论的内容凭借超强的记忆书写出来,他所做的工作不能当时记录,只能事后记录,也就是做笔记,他已经养成了一种良好的习惯。
    做完笔记还要重新思考查漏补遗,需要重新补充的内容必须与对方再商谈,做到点水不漏尽善尽美。
    接下来利用几天时间写出工作计划,经过朱由校审核之后再修改补充,直到两人均满意之为止。
    选拔人才这项工作更加繁琐辛苦。
    他首先布置下去进行筛选,收集好每个人的详细资料之后再由自己审查,确定出人选之后还要进一步调查审核。
    制定纪律标准是不可缺少的,新老人员培训学习之后还要考试与面世,还要做实习训练,合格后才能上岗,不同类型的角色选拔的人员各异。
    参与选拔的人必须是有经验的专业人员才能胜任,并且要登记造册建立秘密档案,入选人员再不与其他学员接触。
    各种工作没有现成的章程可循,只能集思广益探索出基本纲领,以后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新学员短期内还派不上用场,目前只能从南洋华侨商人里寻找会说莫卧儿语言的人,杨嗣昌曾经在葡萄牙商人的帮助下从南洋招募了会说莫卧儿语言的商人,但是莫卧儿有一百多个民族,找到的人多数只会说莫卧儿的几大语言,这就足够了。
    刘侨的锦衣卫必须进入莫卧儿发展下线,每种语言都要有下线。
    刘侨很惭愧竟然走到军机处后面了,天启皇帝刚夸过自己就发现了漏洞。
    于是军机处先派人向莫卧儿出发。
    还按照天启皇帝的办法,再派一个混合使团到暹罗,也就是后世泰国。因为东吁总是对暹罗有入侵之举,所以暹罗很厌恶东吁而非常亲近大明。
    这样去暹罗的使团可以得到很多关于东吁的详细情报,也能用纵横家学子和锦衣卫密探游说和发展情报,随行的商人是建立两国关系的纽带。
    但是军机处也缺少进入暹罗和萨法维波斯的专业人才,最后只能与刘侨的锦衣卫合作才凑够出使这两国的人员。
    这个方案朱由校很认可,因为后世波斯和暹罗这两个的国家,在贸易和政治上就比较亲近东方。
    从这两个与莫卧儿、东吁敌对的国家间接了解情报要快捷得多。
    很快就派出出访萨法维波斯和暹罗两个使团。
    如果谈的好,后面杨嗣昌带御马监、宪兵团的一些人作为第二波重量级跟进出使,顺便在当地发展一些新成员,刘侨也不甘落后,也要派随行人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