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的亲军、野战军和卫所军,以后统一编制。
战兵的编制只包含战兵,辅兵、运输兵、工程兵、医疗兵和炊事兵等,精锐的则一般由卫所兵来承担,当朝大规模战争爆发时,由义务兵或者说征召兵来作为辅兵。
当然战兵也进行炊事、医疗、运输能力的训练,他们是一般专注于军事战斗,不是不会不做这些事。
新的编制总的原则是按照三三制进行编制。
镇-协-标-营-队,对应师-旅-团-营-连。
三个队组成一个营,三个营组成一个标,三个标组成一个协,三个协组成一个镇。
镇设总兵、副总兵;协设参将、副参将;标设游击、副游击;营设把总、副把总;队设总旗,副旗。
五军都督府,开始恢复权利,掌管全国野战军与卫所军籍,以后也负责兵役等相关工作。
野战军与卫所军征讨、训练听命于军机处和五军都督府,镇戍、装备、后勤和军事人员的人事等则听命于兵部。
巨子宣传内容和巨子相关人事调度,则日常听命于东厂锦衣卫。
大型战役临时组建前线都督、经略,都督一般是武将,经略由文官或武将担任。超过五个以上镇参加的战役,则由领兵元帅或者督师。
卫所兵也是日后统一按照同样的编制,只不过不着急眉毛胡子一把抓。前两年先搞好亲军、京军的编制改革,后三年再推进营兵、卫所兵的编制,以及义务征召兵役制度的建设。
在地方,都指挥使司的指挥使,依旧为一省地方统兵长官,听命于内阁与五军都督府,尽量延续之前的架构。
新改编的卫所这样也会有一大批总兵、副总兵、参将、副参将,看起来有点臃肿,其实朱由校把卫所作为国之股肱。
卫所军为军户,家属在卫所集体农庄生产生活,也可以进入卫所的手工工坊或加工厂上班,生活是有保障的。而且是目前蒸汽工厂推广最多的地方,也是新百家人才集中的地方。卫所的家属和普通人员如学堂等,都是朱由校改革最大的发动机。
换句话说,卫所就是建设兵团、国营企业、国立大学、国家研究所和工程兵、铁道兵、消防兵、炊事兵、涉军医院的超级结合体。
此乃国之股肱,所以并不臃肿。
朱由校能直接皇权下到卫所,或者说朱由校能有那么大魄力做改革,靠的就是这样的新卫所。
因此上每个卫所兵均有转为技术兵并不是他们最主要职责,比例很小不会超过百分之二十的几率,但是卫所兵掌握了某项技术就能进工厂当技术工人,这对卫所兵和外面想加入军户的人吸引力很大。
卫所里的手工作坊和加工厂均是在巨子们的带领下建立起来的,不少巨子被破格担任了手工作坊和加工厂的领导阶层,技术革新是巨子们的强项。
在卫所军中巨子的地位远比京军、边军、野战军中巨子的地位高,巨子们在卫所军中待遇最高,超过了直接的军官与将领。
巨子一般多数有技术,在卫所军里很吃香,巨子特别受卫所兵欢迎,在卫所实行巨子制度比在皇协军、京军、边军、营兵里要顺利得多。
为此从卫所军这支介于兵与民兵之间的建设兵团所取得的成绩,不难看出朱由校完成了太祖朱元璋的未竟之业。
五百多万自给自足的卫所军,现在不仅不用花国家一分钱,养活了三千万卫所兵家属,还为野战军输送了优秀兵卒。
但是无论是皇协军腾骧四卫,或者是朱由校亲自创建出来的京军,决不允许他们经商办企业。
亲军、野战军是用来打仗的,而不是生产者和建设者,卫所才是生产建设、技术兵种、技术学堂的结合体。
如此,改编后的明军是执行朱由校路线的保证,只有铁的纪律才能成就铁军。
朱由校安排王体乾在暗中调查,让军机处与内阁开始明着宣传。
暗中调查有不满或者很不理解,或者对巨子制度搞学习写感悟抵制的,当然就要靠边站。明着的宣传也尽可能把好处都给说清楚,鼓励多数人拥护。
军机处首席大臣张伟贤和次席大臣王在晋与内阁兵部,专门组织了观摩团队,分出少部分人入住武镶左卫,他们列席了几次演讲会。
大部分人准备过几天出发去观摩卫所军的明军新编制改革和巨子担任副职的改革,卫所军改革将会在全国展开,同时要有一百九十个卫第一批进行明军新编制改革。
这是在公开场合之下进行明军新编制改革的演讲会,与会者有几千人,听讲者则是武镶左卫的官兵。
一个三十岁左右的巨子开始用铁皮做成的扩音喇叭演讲。
他讲到:“如何将主要由农民和旧军人组成的明军,改造成为新型的强军问题,确保陛下对明军的绝对领导,奠定科学理论指导明军建设的基础。
陛下具有超前的军事理论和实战经验。
巨子制度的创立使得官兵平等,使得官兵清楚为谁作战,激发出了官兵的战斗激情;能够集思广益,动用大家的智慧选择出战役的最佳方案,不被个人思维的局限性所左右,分清楚谁是战争的主导者,谁又是战争的服从者;纪律是执行战略战术的保证,没有严格的纪律性明军就会变成一盘散沙,一盘散沙是不会战争敌人的。
官兵平等、清楚为谁而战、严格的组织纪律性、有了为大明、为百姓担当的使命,明军才能百战百胜。
明军新编制改革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奠定了陛下对明军绝对领导的基础,而不被守旧派文人士族所架空。
大家都清楚熊廷弼熊老天官,当时身居辽东经略而被架空迫害,没有陛下的英明决策,辽东的擎天柱早已倒下,后金不仅占据辽东,甚至京师、北直隶、山东,以致黄河以北早已沦陷。
十二年来大明由弱到强富有四海,彰显了陛下理想高于天的力量,形成了勇于改革创新的优良传统,淬炼了敢打必胜的战斗精神,开启了从严执纪的制度实践。
明军要不断改革与时俱进,经济体制也必须不断改革,政治体制也是如此。”
全场响起了一片掌声与欢呼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